原著文章


台灣地區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之分子生物學分析

王聖帆

2003年 第19卷 第6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非典型肺炎(SARS的前稱)疫情的爆發,最早出現在西元2003年二月廿六日一位美國商人在越南河內因發病就醫,之後送至香港治療後死亡,接著陸續在香港、越南出現非典型肺炎合併有呼吸道衰竭案例。同年二月下旬在中國大陸廣東地區發生非典型肺炎之疫情共有305件個案,其中有5例死亡。很不幸的是台灣也在3月中旬傳出類似個案,該名台商曾到大陸廣東地區出差旅行回台後出現發燒、呼吸急促、肺炎等症狀住進臺大醫院,其它國家包括加拿大、新加坡、美國等地也傳出疫情,也有醫護人員在照顧這些病患時遭受到波及。最初,科學家推測其病原體可能為Chlamydia pneumoniae,其特點為發生瀰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但較過去所知病毒、細菌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更為嚴重。然而,造成全球震撼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經過世界各國科學家傾全力投入研究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有效區隔與界定該疫情的特徵,於三月十五日公布新名稱,正式將此疾病正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為SAR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