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醫界通函

近期陸續出現伊科病毒11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籲請臨床醫師注意產婦及新生兒健康,並落實感染管制措施(疾病管制署致醫界通函第570號)
全國醫界朋友,您好:

本(114)年迄今已出現3例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併發重症個案,其中2例不幸死亡。近期社區腸病毒檢出伊科病毒11型數亦增加,該病毒於2018年曾陸續發生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病例及醫院、產後護理機構之新生兒照護單位群聚感染事件,籲請醫師務必提高警覺,注意產婦、新生兒健康狀況,並請醫院加強落實新生兒病房、嬰兒室及產後護理之家之感染管制措施。

依據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處低點波動,惟持續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通報;另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與其他多型別腸病毒;依據往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於3-4月開始逐漸上升,將密切監測疫情變化。今年累計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2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重症病例數略高於2021年至2024年同期(介於0-1例);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為0、3、11、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1歲幼童分別為0、1、4、8例。

伊科病毒常經由分娩過程或產後母嬰接觸等途徑傳染,新生兒感染後常以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心肌炎、肝炎、腦炎、血小板下降、多發性器官衰竭等敗血症徵候表現。由於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早期常以非特異性症狀表現,請醫師加強提醒準媽媽們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等感染防護措施,並於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健康情形,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時,應主動告知醫師,以利後續診斷處置、轉診及感染管制措施。
...《詳全文》
訂閱電子報(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