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本腦炎病例較去年同期減少,惟仍請民眾提高警覺,嚴防病媒蚊叮咬


疾病管制局於日前發佈今年第三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該個案為64歲男性,居住及活動區域在花蓮富里鄉及吉安鄉,曾至永豐鄉採草藥,附近有養豬戶,衛生局正在這些區域進行疫調。病患目前尚在醫院住院觀察中。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出現在雲林地區,該個案為54歲女性,平日於高爾夫球場工作,住家附近有水塘,出院後恢復狀況良好。第二例出現在屏東地區,為29歲男性,其接種疫苗史不清楚,職業為養蝦場的臨時工,住家附近有養豬戶及水塘,目前病患神智清醒。故截至目前為止,今年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共3例,通報病例有125例;與去年同期確定病例18例,通報病例205例比較,病例較去年同期顯著減少。

日本腦炎係日本腦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傳染媒介為病媒蚊(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台灣地區的流行季節主要集中於每年五至十月。病毒在豬隻身上繁殖,經由病媒蚊叮咬豬隻後,再叮咬人體造成感染。患者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少數人會有發燒、頭痛或嘔吐等腦膜炎症狀,有些人則伴隨意識改變、抽搐、肢體麻痺或性格異常等症狀。其致死率約為5~60%,存活個案常有嚴重的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其預後相當嚴重,目前仍無特效療法。

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施打日本腦炎疫苗。台灣地區現行日本腦炎預防接種時程,集中在每年三至五月,接種對象為年滿15個月之幼兒,基礎劑應接種二劑,其間間隔二週,隔年再接種一劑,國小一年級再追加一劑。此外,日本腦炎病媒蚊喜孳生於水田、灌溉溝渠、池塘、草地積水、大型容器等,其習性為屋外棲息,偶有發現於住宅內;夜間活動,吸血高峰為黃昏時及黎明時分。因此在流行期間,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在孳生地點附近活動,或穿著長袖長褲、塗抹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也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疾病管制局特別呼籲家長,請儘快帶未完成接種的幼兒至衛生所及各合約醫療院所注射日本腦炎疫苗,同時民眾應特別注意居家環境之清潔,避免蚊子叮咬,以防範感染日本腦炎。

PublishTime 20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