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防疫醫師赴中南美洲瞭解茲卡病毒疫情防治資訊,並對僑胞進行衛教宣導


  茲卡病毒感染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第三例境外移入茲卡(Zika)個案,這名印尼籍漁工入境高雄機場時由檢疫人員成功攔檢,目前健康良好已無症狀,疾病管制署與高雄市衛生局今日上午已前往個案工作地周邊進行防疫,即日起提升印尼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
 這名22歲印尼籍男性於6月1日搭機時已感不適,入境小港機場時,因出現發燒、紅眼等症狀於機場發燒篩檢站攔檢,相關檢體送實驗室檢驗於昨晚確認感染茲卡病毒。這是印尼今年第一起茲卡病毒輸出個案,疾管署已通知外交部、印尼政府及世界衛生組織。
  這名男性目前凖備出海從事遠洋漁業,入境後只在漁船及港區活動,其與船上其他5名船員健康狀況正常,疾管署與高雄市衛生局今日上午已完成疫情調查、病媒蚊監測等衛教工作,並發放保險套,後續將持續追蹤個案健康情況。
目前科學實證,成人感染茲卡病毒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症。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依循「2226原則」進行防護措施,女性離開流行地區後2週內出現疑似茲卡症狀,速就醫。無論有無疑似症狀,均應延後2個月懷孕;男性離開流行地區後,如無出現疑似症狀,2個月內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若出現疑似感染,至少6個月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
  全球迄今至少有60國家/屬地持續出現茲卡本土病例,主要集中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目前共計55國或屬地旅遊疫情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柬埔寨、馬來西亞、寮國、孟加拉及非洲加彭等5國出現零星病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部分國家茲卡通報數雖逐漸下降,惟全球疫情仍未趨緩,預期可能持續地理擴散至其他具病媒蚊國家,孕婦及計畫懷孕婦女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
  另外日前高雄市自斐濟及所羅門群島返國的1對夫妻,經檢體二次採檢後確認感染屈公病,排除茲卡病毒感染,目前夫妻其腹中胎兒健康狀況良好。我國自2007年起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目前累計86例確定個案,皆為境外移入病例,以東南亞國家為多。

  因應茲卡病毒疫情自去(2015)年下半年起於中南美洲快速擴散,疾管署於今(2016)年3月20日派遣防疫醫師黃士澤及魏欣怡前往宏都拉斯及巴西,拜會兩國衛生單位與醫院,對當地僑胞進行衛教宣導並捐贈防蚊液,任務圓滿達成,於3月31日返國。

  疾管署表示,黃士澤及魏欣怡醫師於3月20日至3月31日赴宏都拉斯及巴西協助兩國駐館防疫與考察茲卡病毒疫情因應現況。在外交部及我國駐宏都拉斯大使館、駐巴西代表處與駐聖保羅辦事處的全力支援安排下,黃醫師及魏醫師拜會兩國衛生單位與醫院,瞭解當地茲卡病毒最新疫情發展與防疫應變作為,並為當地僑胞舉辦衛教宣導說明會。此行黃醫師及魏醫師亦接受巴西當地報社採訪,談論此行目的、臺灣防治病媒蚊經驗及對於茲卡病毒的防治建議。

  黃士澤及魏欣怡醫師於此行觀察到,宏都拉斯及巴西兩國面對茲卡病毒疫情的挑戰包括病例通報及監測未全面落實、醫療環境尚有進步空間、防疫資源分配不均、檢驗量能有待提升等。另一方面,因基礎建設不足,改善環境衛生對當地政府來說仍為一大挑戰,所幸,兩國皆結合政府各部門與多方資源,進行全國性病媒蚊防治宣導,以提供民眾正確防治病媒蚊的方法。藉由此次赴宏都拉斯及巴西交流經驗,我國將持續與大眾媒體合作,提供民眾茲卡病毒感染症相關衛教資訊,並提升茲卡病毒實驗室整備,強化檢驗時效與檢驗量能,另會持續關注全球茲卡病毒疫情,與國際同步相關防治作為,防範疫情威脅。

  越南疾病管制署(Vietnam CDC)4月5日公布確診該國首2名茲卡病毒感染病例,個案分別居住於中南部慶和省及胡志明市,其中一名為孕婦,初步調查判定係遭當地蚊媒叮咬而感染;目前周遭親友經檢驗均為茲卡病毒陰性。此顯示越南當地具本土疫情風險,疾管署自即日起提升越南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目前全球至少有61國或屬地傳出茲卡病毒本土疫情,其中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疫情最為嚴峻,疾管署已將46國或屬地之旅遊疫情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

  疾管署呼籲,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請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如必要前往,請於離開流行地區後自主健康監測至少兩週,並依醫師指示進行追蹤檢查。一般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離開流行地區後28天內性行為應使用保險套。返國入境時如自覺懷疑感染茲卡病毒,應主動聯繫機場發燒篩檢站,入境後兩週內如有不適,亦應主動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PublishTime 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