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主要自東南亞,民眾出國旅遊嚴加防範


暑假期間,是民眾出國旅遊的高峰期,每年亦常發生境外移入登革熱、瘧疾、傷寒或痢疾等傳染病個案,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去年有百餘例重要境外移入病例,其中近半數是在東南亞國家感染登革熱,而今年以來的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數已達29例,民眾出國應特別注重防疫措施。目前東南亞地區,如印尼、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國均已爆發登革熱疫情,且該地區之登革病毒四種型別均同時存在,曾經感染不同型病毒,可能引起死亡率相當高的出血性登革熱。今年高雄縣市登革熱疫情已確認為第二型病毒株所造成,而其他各型的病毒也在過去不同的時間內,在南部發生流行,因此,此波流行若不儘速加以控制,或民眾自國外帶回其它型別之登革病毒,均將對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我國民眾一年出國旅遊的人次有七百多萬人次,其中約有廿一%,相當於一百五十萬人次是前往東南亞旅遊。在去年境外移入病例中,有五十六例是登革熱病例,其中就有五十例是前往東南亞國家,以緬甸、泰國、印尼、菲律賓為多,佔九成以上。依據該局發佈最新的統計資料,今年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有29例,全部來自緬甸、泰國、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等國,包括前往旅遊、經商、禮佛及探親的民眾,其中僅有4例是民眾發覺病情有異,主動向衛生單位通報經檢驗確認的個案,其餘均係經由醫師通報或經疫情調查抽血檢驗檢出者,顯見民眾對於登革熱症狀認知與出國旅遊防疫的警覺性不足。

由於登革熱有3~14天的潛伏期,國人在國外遭感染後往往是回國才發病,在航機上或抵達機場時就出現症狀的個案並不多,而這些回到居住地後始發病的個案,若受到斑蚊的叮咬,則此斑蚊經8~12天後,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造成本土病例的發生,故民眾回國後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就醫時應將最近旅遊地點主動告知醫師,以便正確診斷治療。

疾病管制局也再次提醒出國民眾,出國期間務必做好防蚊措施,活動時盡量穿著淡色長袖長褲,並於皮膚曝露處塗抹防蚊液、驅蚊劑,慎防蚊蟲叮咬。為了防止境外移入病例或因前往南部地區受感染的個案,回到居住地後,造成疫情傳播,請民眾徹底清除居家內外環境孳生源,切記,「沒有孳生源,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

PublishTime 200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