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近三個月出現數起類諾瓦克病毒感染聚集事件,疾病管制局呼籲各級人口密集機構加強管控措施,防範類似案例的發生


類諾瓦克病毒疫情持續在不同地方傳出,台灣地區過去三個月內,各級學校、老人之家、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和身心障礙機構等單位,陸續通報多起學生或住民發生腸胃道集體感染的事件,已有四起18名案例證實是類諾瓦克病毒(Norovirus)的感染,另有三起百餘名疑似冬季急性腸胃炎疫情現正調查中。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報導:2002年間,美國地區類諾瓦病毒的感染流行,估計大約有2,300萬人受到感染,其中5萬人需住院治療,310人死亡(多數為老人、嬰幼兒和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造成60%~80%的腸胃道群聚感染事件,包括:學校、餐廳、醫院、安養中心、托兒所、渡假中心等人口密集機構;該報告顯示,只要早期的發現並採取適當管控措施,疫情大多可以在兩週以內獲得控制。近期國際間較嚴重的疫情資料顯示,日本福山地區一間安老院2004年12月下旬傳出病毒性腸胃炎疫情,42名感染的老人中有6人死亡;美國也傳出一艘觀光郵輪120名遊客及員工陸續出現爆發病毒性腸胃炎疫情。

類諾瓦克病毒感染,是一種類似食物中毒的病毒性腸胃道感染,容易在冬天發生流行;主要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痙攣與發燒等,病毒能夠長時間存活在糞便或嘔吐物中,處理不當除了污染環境、設施的污染,在人口密集的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感染。疾病管制局呼籲各級人口密集機構,在流行期間,應加強症候群的監視(尤其是嘔吐和腹瀉),遇有疑似個案除立即延醫治療外,加強通報和下列管控措施,防範類似案例的發生。

  1. 預防措施:採取一般腸胃道感染的防護措施,嚴格的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勤洗手、加強手-糞-口之間的清潔工作即可防範。
  2. 疑似病患、接觸者和立即的環境管制措施:疑似案例發生時儘速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將病患和健康者採取適當的區隔,採取腸胃道感染防治措施,疑似受到感染的工作人員在急性傳染期應停止處理食物或相關器具。
  3. 感染源的管制:避免接觸污染的排泄物或嘔吐物,避免生食、生飲,或使用未經適當處理而且可能已經受到污染的設施或裝備(如:餐具、盥洗用具、飲水機、洗手設備…等)
  4. 環境與污染物品的處理:除了使用漂白水消毒作嘔吐物、排泄物以及環境的消毒之外,亦可使用煮沸15~30分鐘的過程破壞其感染力。
PublishTime 20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