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中國大陸出現鼠疫疫情,疾管署籲請醫師提高警覺與加強通報(疾病管制署致醫界通函第390號)


全國醫界朋友,您好:
根據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資料,中國大陸11月12日公布北京市2例肺鼠疫確診個案(為內蒙古當地牧民夫婦)、11月17日內蒙古1例腺鼠疫確診個案(有採石場剝食野兔史),當局已採取隔離及監測接觸者等措施,並表示該內蒙古個案與北京市2例個案無流行病學關聯。中國大陸之鼠疫自然疫源區包括西部旱獺疫源地、西南家鼠疫源地、華北沙鼠疫源地及喜馬拉雅旱獺鼠疫疫源地,歷年雲南、貴州、廣西、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區均有個案發生,今年迄今累計鼠疫病例4例,包括甘肅省1例、內蒙古3例。其中甘肅省1例為敗血性鼠疫死亡,內蒙古有2例病危(均為肺鼠疫)。疾病管制署呼籲,目前鼠疫對國內威脅風險低,惟仍無法排除境外移入病例之可能性,籲請醫師提高警覺。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造成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鼠疫桿菌會藉囓齒類動物身上跳蚤之叮咬而傳播,造成各種動物及人類的感染。潛伏期約通常為1~7天,依感染方式及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腺鼠疫、原發性肺鼠疫、次發性肺鼠疫、咽鼠疫及原發性敗血性鼠疫等。最初症狀為跳蚤咬傷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發炎,經常發生於鼠蹊部,受感染的淋巴腺發炎、紅腫、壓痛且可能流膿,並伴隨發燒,稱為腺鼠疫,後續可引起敗血性鼠疫,經由血液感染身體各部位,包括腦膜。肺的次發性感染可造成肺炎、縱膈炎或引起胸膜滲液,肺鼠疫之飛沫傳染可進一步造成人與人之間傳染流行。鼠疫如未經治療其致死率為30~60%,但現代醫療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已可顯著降低腺鼠疫之致死率。

疾管署籲請各醫界朋友診治病人時,務必詢問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等(TOCC)訊息及加強通報,並落實感染控制與個人防護措施。如遇有疑似為鼠疫病患,應儘速至「法定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之「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醫師診所版」(https://ida4.cdc.gov.tw/hospital/),項下通報。另請協助提醒民眾如前往流行地區,應注意旅宿地點與活動區域環境衛生,並防範跳蚤叮咬及避免接觸動物屍體等,以降低感染風險;返國後,應自主健康監測,如有發燒、寒顫、頭痛、虛脫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有關鼠疫之病例定義、通報方法及防治工作手冊等指引,均公布於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傳染病介紹/第一類法定傳染病/鼠疫項下,請臨床醫師下載參考應用。
感謝您與我們共同維護全民的健康安全。
 
PublishTime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