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未受控制,且已有醫護人員感染死亡,疾管署籲請醫師提高警覺與加強通報,並落實感染控制防護措施(疾病管制署致醫界通函第248號)


各位醫界朋友,您好: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本(2014)年7月23日公布資料顯示,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3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未受控制,社區及醫療機構間感染持續發生,該3國累計通報1,201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其中672例死亡,致死率為56%。WHO於6月24日公佈累計51名醫療人員感染,另依媒體報導賴比瑞亞及獅子山迄今已至少3位專門治療伊波拉病毒出血熱之醫師染病甚至死亡。疾病管制署已將幾內亞、賴比瑞亞及獅子山旅遊疫情提升為第二級:警示(Alert),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加強通報,並落實感染控制防護措施。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經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而感染。臨床症狀有突然出現高燒、不適、肌肉痛與頭痛,接著出現咽喉痛、嘔吐、腹瀉、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高。依現有證據和其他類似病毒的特性,研究人員相信病毒是人畜共通,並且一直存在非洲的某種動物宿主。目前WHO對於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之經貿旅遊活動無特殊限制,惟具自西非3國輸出病例至其他國家的可能性,建議各國應加強監測及院內感控等措施。另聯合國農糧組織(FAO)表示,人類可經由接觸染病動物而受感染。

因此,疾病管制署呼籲醫界朋友提高警覺及加強通報,若發現病人有相關症狀,務必詢問近期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是否有其他類似症狀病人,如懷疑為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應儘速至「法定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之「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醫師診所版』(https://ida4.cdc.gov.tw/hospitals/),項下通報,且採集咽喉擦拭液、皮膚出血或病變處切片及血清,註明A類感染性物質,以低溫方式送驗。

照護伊波拉醫護人員如無妥善防護裝備,常因接觸病患或污染的針筒、針頭而造成院內感染,死亡率偏高。病人應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防護衣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因病人痊癒後7週內其精液仍有病毒存在,可傳播疾病。

此外,由於本次賴比瑞亞出現醫護人員感染伊波拉病毒死亡案例,凸顯醫療機構感染控制預防措施的重要性。照護人員與接觸者除應採取適當處置並加強感染管制措施,並應進行健康監測,注意是否出現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出疹或出血等相關症狀,直至接觸後21日為止。相關資訊請參閱本署全球資訊網/傳染病介紹/伊波拉出血熱(專業版)(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95839FDF8731C586&did=687)。

感謝您與我們共同維護全民的健康安全。

PublishTime 201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