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疫情已趨緩,但家有準媽媽或新生兒、幼兒的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7月12日接獲一例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通報死亡個案,為住高雄縣之女嬰,6月24日出生後,生命徵象即不穩定,當日即轉院治療,最後不幸因肝炎引起血小板降低,於7月5日因肺出血合併散發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併發症不幸死亡,其後因該案之檢體分離出克沙奇B3型病毒,醫院通報腸病毒重症,並經審查為確定病例。本年截至7月14日為止,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共110例,其中9例死亡。
  依據該局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腸病毒主要流行的型別為EV71及克沙奇B3,克沙奇B3病毒好發於新生兒,新生兒感染該型病毒後的表現可以是沒有症狀,或者出現發燒、無菌性腦膜炎,嚴重者會出現敗血症、嚴重肝功能異常及心肌炎,甚至死亡,本年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中,多數皆因感染該型病毒引起,該局呼籲民眾,由於臺灣地區位處亞熱帶,全年都可能有感染腸病毒的機會,且影響併發重症之危險因子很多,如感染者本身因素、感染病毒型別,以及就醫時機…等,所以目前疫情雖已趨緩,仍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家有準媽媽或新生兒、幼兒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
  由於新生兒可能在分娩過程中,因為接觸到母親的分泌物,或者是接觸到母親的血液及呼吸道的分泌物而感染腸病毒,該局再次提醒民眾,若孕產婦在預產期前十天內出現發燒症狀,務必告知醫師,醫院也要加強感染管制措施,將其新生兒與其他嬰兒做區隔,以避免病毒傳播。所有會接觸到嬰兒的人(包括父母、其他家人及醫院的工作人員)都需要注意衛生,加強洗手,有呼吸道、腸胃道症狀或發燒者不宜接觸嬰兒;母親如有呼吸道感染症狀者,除了洗手外,需戴口罩,若採取母嬰同室措施,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務必更衣洗手,以防止感染的發生。出院回家後,也要注意衛生,加強洗手,當嬰兒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或精神活力變差時,應立即送醫診治,如曾有接觸到發燒或腸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應主動告知醫師。
  有關「在腸病毒流行期,父母如何照顧及保護自己的新生兒」參考資料,已建置於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民眾如有需要,可至http://www.cdc.gov.tw之「腸病毒資訊」專區內查詢。

 

PublishTime 200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