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腸病毒,停課只是防治措施,不是疫情緊繃指標


腸病毒分布全球各地,台灣地區地處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八十七年至九十年,共四年的定點醫師監測通報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約三月份起即逐漸上升,於五月底至六月中達到高峰,而後緩慢下降,至九月開學後,又有一波小幅上升的疫情,今年的疫情也不例外,目前正進入腸病毒流行的階段,由於腸病毒型別有六十多種,但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狀,且均能自癒,一旦感染過某型別腸病毒,即對該型腸病毒有免疫力。另外,有極少部份的人感染腸病毒會引發重症,是我們應特別關心,而會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七十一型為主,依據該局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監視資料顯示,全台灣地區截至目前為止確定病例數,共計13例,另外待審的病例有29例,與去年同期病例數相當,且以實驗室檢驗結果來看,截至今年四月六日止,腸病毒七十一型陽性數佔所有檢體的0.32%,約為去年同期1/3倍(0.89%)。


停課對腸病毒防治是有正面的效果,但是停課並不表示疫情緊繃,該局每年邀集專家學者檢討修正「教(保)育機構停止上課及兒童請假建議事項」,提供地方政府參考,各地方政府仍應考慮各地區環境與生活型態差異、各教(保)育機構設施及人力負擔及相關社會成本等因素後,綜合決定是否停止上課及停止上課時間之長短。根據該局截至目前台灣地區腸病毒重症病例分佈資料顯示,以台北市為例,其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每千人15歲以下人口發生率為0.002,較其他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之縣市為低。因此,該局呼籲民眾,不須恐慌。該局再次提醒民眾,在腸病毒流行期間,應特別注意下列幾點:


一、家中如有三歲以下幼童的父母,務必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時時勤加洗手,注意居家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及勿接觸疑似病患,便可降低幼童被感染的機會。


二、若家中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情況時,請務必立即就醫,以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該局表示,經由監測系統資料已能清楚了解腸病毒的流行趨勢,因此,該局與地方衛生局,自二月底起,在腸病毒流行來臨前,即透過媒體或舉辦各項活動,並與民間企業或民間團體共同合作,宣導腸病毒預防方法,希望能減低民眾恐慌。

 

PublishTime 20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