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腸病毒感染,個人衛生最重要


 

今年的腸病毒疫情在年初時,由於中部2例重症個案死亡,讓人擔憂今年恐怕會有較嚴重的流行,年初的流行病學監測結果也確有上升之勢,但隨著SARS疫情的爆發,民眾對於個人衛生特別地重視,並且儘量避免出入擁擠的場所,間接使得腸病毒的流行順利被壓制。縱觀今年腸病毒流行的情形,重症病例至今年第三十四週止為通報111例(去年同期為194例),其中確定病例56例(去年同期95例),死亡個案4例(去年同期16例);重症個案中其病毒型別仍以腸病毒71型居多,共有12例;在這56例確定病例中,84%為四歲以下之幼童。在定點醫師通報部分,最近三週平均每位定點醫師通報數分別為2.43、2.21、2.20,去年同期通報數則為1.25、1.11、0.98。相對以往數年的趨勢,定點醫師通報病例數,並未如往年在暑假探底,自今年第二十六週後即維持水平發展,其平均每位定醫通報數雖低於民國八十九年及九十年的水準,但較去年為高。面臨每年第二波流行的小高峰-開學後的九月至十月,疾病管制局除繼續嚴密監控外,並呼籲民眾確實注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預防腸病毒感染。

 

自從民國八十八年腸病毒疫情席捲臺灣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即建立多元通報系統,以涵蓋所有可能監測流行的管道,俾便早期偵測,早期提出警訊。腸病毒分布極廣,型別眾多,為地球生態環境中之一份子,台灣地區因地處亞熱帶,整年都有發生感染的機會。

 

該局特別呼籲,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養成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五步驟,並注意下列事項:

 

(一)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二)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三)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四)幼童(尤其三歲以下幼兒)有較高比率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因此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幼童。此外餵食母乳,也可以提高嬰兒抵抗力。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的症狀並不明顯,且會自然痊癒,但有某些種類的腸病毒,對少數個案感染後,病情變化十分迅速,並造成嚴重併發症,若家中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情況時,請務必立即就醫,以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PublishTime 200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