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及死亡病例,時值腸病毒流行期,請民眾務必小心防範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及死亡病例,為住雲林縣的新生兒,該女嬰4/26出生後即有腹脹情形,於4/29陸續出現吐奶、不安、發燒等臨床表現,不幸於5/2死亡,經醫院通報為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其檢體於5月8日分離出腸病毒伊科病毒第6型(Echovirus 6),並經該局審查為確定病例。衛生單位疫情調查結果,女嬰的接觸者健康情形皆良好,除步研判疫情沒有擴散之虞,衛生單位將持續監測接觸者之健康狀況。
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期約為每年的4-10月,依據該局定點醫師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病例比率已連續7週呈現上升趨勢,近6週腸病毒病例比率(千分比)為:1.21、1.32、1.44、1.61、1.78、2.67,最近1週(96/04/29-5/05)腸病毒病例比率(2.67)已高於預警值(2.02)。依該局實驗室病毒分離監測結果顯示近6週流行病毒株以克沙奇病毒A4型(Coxsackie virus A4)最多,伊科病毒第6型(Echovirus 6)其次。
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發生,嬰幼童(尤其3歲以下)感染後,可能導致廣泛性中樞神經傷害等後遺症,甚至死亡。該局呼籲民眾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尤其是家有準媽媽或新生兒、幼兒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防範。準媽媽生產前14天內及生產後一星期內,若出現發燒合併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下腹痛等症狀時,應該特別加強在接觸新生兒前後的洗手、戴口罩及其他個人衛生,亦應時時注意觀察新生兒的體溫及活力表現,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訪客,所有有機會接觸到新生兒的人,都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有呼吸道腸胃道症狀或發燒者不宜接觸新生兒。當嬰兒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活力變差時,應立即就醫。如曾有接觸到發燒或腸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應主動告知醫師。

 

PublishTime 20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