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原

致病原說明:

NDM-1不是細菌名稱,所謂的「NDM-1腸道菌感染症」係指受到帶有NDM-1 (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 基因之腸道菌(Enterobacteriaceae)感染,以肺炎克雷白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及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居多,可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包括強效且後線的carbapenem類抗生素。

流行病學

疾病特徵介紹:

NDM-1是造成腸道菌對carbapenem類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多種基因之一,最早是在2008年從1名曾在印度半島住院的印裔瑞典人身上分離出的肺炎克雷白氏菌中測得;英國於2009年7月發布,在該國產生carbapenemase的腸道菌中偵測到NDM-1基因的比例有增加的警訊;此外,在加拿大、荷蘭、澳洲、瑞典、法國、日本、香港等地,也陸續有零星案例報告;但在印度半島以外地區發現的個案,仍以曾有在印度半島接受侵入性治療和手術等就醫史為主。

臨床症狀

NDM-1腸道菌感染症的發病症狀變化極大,隨著致病細菌的種類、感染部位的不同、與病患的免疫力好壞,有不同的發病症狀。
有多種細菌都可能帶有 NDM-1 抗藥性基因,所以症狀會隨著細菌種類的不同以及,而呈現不同的症狀。

感染防治

醫療院所感染控制措施(詳細內容請參考CRE防治指引)
1. 預防方法

(1) 落實手部衛生及標準防護措施。
(2) 審慎注意正確並合理使用抗生素。
(3) 監測抗生素使用情形與抗藥性微生物。
(4) 辦理相關人員的教育訓練。

2. 防疫措施

(1) 醫療機構內若自病人臨床檢體檢出CRE,應依照「預防和控制多重抗藥性微生物傳播之感控措施指引」及「CRE防治指引」,隔離病人並落實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嚴格執行醫療照護人員手部衛生、減少侵入性裝置之使用、及依暴露風險適時地穿戴手套及隔離衣等個人防護裝備。
(2) 對於曾在印度、巴基斯坦接受侵入性治療返國住院者,建議進行主動篩檢。
(3) 通報:原2010年9月9日起列為第四類傳染病,本局為完備抗藥性細菌之監測,已建立多元監測方式,故自2013年6月7日公告自第四類傳染病移除(公告檔案如下列附件),爾後若醫療機構於病患臨床檢體分離出可能帶有NDM-1基因之CRE,可經由傳染病通報系統之「其他傳染病」項下「CRE抗藥性檢測」辦理通報及送驗。
(4) 隔離:
i.將病人安置於普通隔離病房或單人病室,或集中照護於指定的病房或區域。
ii. 安排護理人員照護CRE感染的病人,本局為完備抗藥性細菌之監測並採取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集中照護病人等措施。
iii. 在前述措施執行後,CRE傳播仍持續時,該單位應考慮停止收治新住院病人。

(5) 環境清消
i.清潔和消毒可能被病原體污染的表面與設備,包括極接近病患的設施(如:床欄、臥床用橫桌台)以及在病患照護上經常接觸的環境表面(如:門把、病房內衛浴設備表面),相較於少碰觸的區域,應更頻繁的清潔與消毒。
ii.有接觸防護病人的病房應優先清理。尤其要清潔消毒經常被病患接觸的表面(如:床欄、床邊便椅、病房內衛浴設備及門把)及在病患旁的設備。
iii.醫院環境清消係預防多重抗藥性微生物散播所必須加強落實重點,由於目前大多委託院外廠商辦理,對於清潔人員執行作業之標準流程、休假代理人制度與消毒水調配濃度等相關訓練與督導,各醫院應於外包合約中明確訂定,並強化履約管理,以符合感染管制措施之規範。

(6) 接觸者篩檢:接觸者意指同病房或同病室之病患或直接接觸病患之醫療照護相關人員為原則。
i. 針對與多重抗藥性基因(如:KPC或NDM)陽性病人有流行病學相關之病人,需進行主動篩檢。
ii. 當有流行病學證據顯示持續不斷的多重抗藥性基因(如:KPC或NDM)感染,可能是源於醫護或相關工作人員執行業務時造成的,則須對該等人員進行篩檢。
iii. 採檢部位:接觸者無感染症狀,最佳的採檢位置以直腸及肛門拭子優先,若有感染症狀則以感染部位優先採集。

UpdateTime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