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個人衛生,防止腸道疾病發生


隨著災害及災害受害者數目的持續增加,災害也構成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突發的天然災害,也許會導致大批民眾受傷,有些人甚至會終生殘廢。各種天然災害,如颱風、洪水、地震及火山爆發等,往往造成程度不等的災情,端看平時是否準備及應變措施是否得當。天然災害不一定會引起疫病流行,端視平時的建設,國家社會經濟條件,都是影響因素。

近年由於國人飲食衛生改善,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盛行率雖已明顯下降,惟仍屬我國重要法定傳染病。醫師及醫事人員發現符合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通報定義的個案,應依法通報,因其潛伏期為十五日至五十日(平均為三十日)。因此在天然災害後,對於災後疫情監視,仍以潛伏期短的腹瀉及上呼吸道感染,更具指標性。

自九十年九月十七日納莉颱風過後,為防止疫情發生,本局除加強法定傳染病監視通報外,也增加定點醫師監視通報,由每週一次增為二次,加強監視類流感及腹瀉。另針對災區臨時醫療站加強監視通報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皮膚出疹及疥瘡等疾病,以掌握疫情。惟目前尚未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皮膚出疹及疥瘡等特殊疫情。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的通報病例數,並無明顯增加。

疾病管制局仍呼籲民眾如有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民眾應將廢棄物,放置定點,俾利消毒及清除。民眾亦應注意飯前洗手及便後洗手個人衛生、飲用水應煮沸或瓶裝礦泉水及不吃生冷食物。民眾可利用0800-024-582專線電話洽詢相關疫病防治事宜。

PublishTime 20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