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現象引起全球傳染病之改變


「聖嬰」一詞源於西班牙EI Nino(意為上帝之子),是南美祕魯及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這種氣候發生於聖誕節時期,鄰近熱帶太平洋海域的表層海溫及洋流發生異常高溫變化,稱為「聖嬰」現象。聖嬰現象發生時,除了因氣候異常變化導致洪水或乾旱等天然災害,在公共衛生方面,又暖又溼的氣候區也因熱帶性流行病毒宿主的大量繁衍而較為肆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聖嬰現象至少和兩類傳染病有關,一是經由昆蟲媒介的傳染病,如瘧疾和登革熱,另一是造成下痢的疾病,如霍亂。

聯合國的「全球氣候變化專責小組(IPCC)」預估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在下個世紀末會升高攝氏1-3度,溫暖的氣候使得如瘧疾、登革熱等原本只會出現在熱帶的蟲媒傳染病向北移。

全球氣候的變化很可能連帶影響蟲媒傳染病之流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998年許多亞洲國家爆發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部分原因可能與聖嬰現象相關的氣候變化有關。調查研究指出太平洋洲島國,14個國家中有10個國家其聖嬰現象相關氣象學指數與登革熱病例數間有正向相關。聖嬰現象引發的氣候變化使得原本就潮溼溫暖的太平洋地區,氣溫更加溫暖,雨量更加豐沛,將導致病媒蚊之大量繁殖,增加登革熱之發生率。

除了許多既知的因素會影響蟲媒傳染病之發生,如:季節性天氣變化、民眾社會經濟狀況、蟲媒防治計畫、環境之變化及蟲媒抗藥性問題,氣候的異常改變對於蟲媒傳染病的流行也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影響層面可由短期的流行情形至長期性疾病流行趨勢的改變。近年來,肯亞異常的氣候變化被視為該地瘧疾個案較往常增加26%以上的主因,但疾病傳播的所有影響因素及臨床之疾病後果都應納入分析考慮。雖然研究氣候與健康之科學尚未發展成熟,對於蟲媒傳染病的流行是否確實起因於氣候之變化仍待探討,但氣候變遷仍被視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台灣的研究發現,聖嬰現象出現後,該年夏天氣溫比較低,接下來的冬天比較暖和,隔年的春雨比較多,夏天氣溫也會比較高。溫暖潮溼的氣候持續時間較長,登革熱病媒蚊肆虐的期間也相對的加長,民眾應更加關心自己周圍環境清潔衛生,隨時注意清除容器中的積水,以阻絕病媒蚊孳生源,避免養蚊子遭致登革熱感染發生流行。

PublishTime 200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