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產生抗藥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自2005-2007年陸續出版的新興感染症雜誌(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的數十篇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世界各國陸續發生超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氏不動桿菌及肺結核等感染症,加上抗生素濫用導致困難腸梭菌腹瀉的事件報告,及區域性社區感染的抗藥性增加現象。使得正確使用抗生素及改善抗生素濫用問題,成為各國努力之重要感染症防治議題。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期研究,發現部分醫院常見的細菌抗藥性已出現下降的趨勢;而社區和醫院以外的收治機構細菌感染的抗藥性卻有上升的趨勢。
由於國人習慣將消炎止痛藥物與抗生素統稱為「消炎藥」,就醫時只要有疑似感染症狀,經常主動要求醫師開立含有消炎藥的處方,甚至於自行購買、儲備使用「消炎藥」,症狀略為改善就自行停藥或是換藥,這些不正確的用藥習慣,容易促使細菌發生突變,並與未具抗藥性的細菌混合,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無法有效殺死該細菌。
為因應細菌抗藥性問題,政府已於90年2月1日起增訂:「上呼吸道感染病患」,如屬一般感冒或病毒性感染者不應使用抗生素,限制醫師對抗生素之開立處方;而民眾則需注意下列事情:1.不隨便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2.抗生素應遵照醫師指示使用,病人應完成整個療程的治療3.定時服藥,不隨意改變抗生素服藥的時間,抗生素的使用依照醫師指示使用,不能依據自己的經驗自行購買使用。

 

PublishTime 20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