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局表示,日前發現一名14歲的國三女孩於2007年9月初因嚴重消瘦、咳嗽等症狀就醫,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經檢驗耐酸性染色三價,X光顯示兩側肺開洞,診斷為肺結核,經急救雖然短暫恢復生命跡象,但個案仍因多重器官衰竭於4日內死亡。經追查,個案在6年前因為父親是結核病個案,曾依接觸者檢查規範接受結核菌素試驗,測驗結果呈現強陽性,然而胸部X光檢查結果為正常,顯示該名個案當時雖已感染結核菌(TB infection),只是未立即發病(TB disease)。這名女孩屬於社經地位上之弱勢族群,之後即使體重下降、身體虛弱、長期咳嗽症狀持續未改善,但因就醫次數寡少,且於就醫時均未提及結核病接觸史,醫師也因缺乏警覺心而沒有早期懷疑為結核病,因而釀成此一無法挽回的悲劇。
一般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並不表示會發展成結核病(發病),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endogenous reactivation),受到感染後有5%的個案會在2年內發病,但在感染到發病前的這一段期間,即潛伏結核感染者(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其體內結核菌數量並不多,此時若給予預防性治療,依據歐美先進國家防治經驗顯示,可以有效減少9成日後發病的機會,所以上述個案若能在當時以潛伏感染個案積極給予預防性治療,將可避免死亡悲劇發生(有關潛伏性結核病與活動性結核病之間區別請參閱相關圖檔)。
疾病管制局為具體實現結核病十年減半目標,今(2008)年將全力推動前瞻性的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政策,並且以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幾乎無服藥副作用的族群--12歲以下之兒童接觸者為第一優先保護對象,配合執行「直接觀察預防治療法:directly observed preventive therapy,DOPT」,目前全國已有101家醫療院所願意配合提供服務,該局已協同地方衛生局分階段逐步建置推動該計畫所需之各項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