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威脅國人的健康及生命,而其療程長達六個月以上,是一項極須要耐心和決心的長期抗戰。疾管局指出於本(95)年4月1日起,每一位痰陽性的結核病個案都應參加「直接觀察治療(都治計畫)」(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DOT)即是關懷員每日關懷病人-「送藥到手、服藥到口、吃完再走」,該計畫之防治成效已逐漸浮現,但是關懷員反映一些經濟困頓的個案,常常無法獲得即時的資源,影響到治療的決心,在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情況下,更遑論要對抗結核病了。在瞭解到有這些問題後,中華民國防癆協會即表示願意捐贈經費協助這些個案度過難關,不久,台北市牙醫師公會也向該局表示願意共襄盛舉之意。
疾管局表示:經實地督導都治計畫,發現了一些感人的助人故事-基隆巿陳鳳齡護佐自掏腰包、嘉義巿李玉洽護士發動辦公室同仁每人自由捐贈千元成立結核病人濟助基金資助經濟困難結核病人,協助解決部分基本生活問題,讓病人得以持續接受政府的抗結核治療。嘉義巿黃姓關懷員甫任職本項工作一個多月,發現一例70多歲林老先生,因有四個兒子及一間老舊的古厝,無法申請社會局救助,而三位已婚的兒子失業中,自己已經生活困難,更遑論照顧老父,另一位未婚的兒子罹患癌症,還得依賴這位結核病的老父照顧。黃關懷員說:每天送藥去,送個便當,但是另外二餐還是有問題。為了幫助林老先生改善營養狀況繼續接受治療,黃關懷員常自掏腰包。疾管局進一步表示,上述這些個案都只是冰山一角,個人的協助也非長久之計,而許多社會救助體系又常無法及時或有許多限制。
疾管局指出:在需要大家一起來對抗結核病之時,非常感謝中華民國防癆協會與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等民間團體願意參加推動結核病防治的工作,積極的伸出援手,不但解決困難個案的燃眉之急,也有拋磚引玉之效,吸引更多的民間團體共襄盛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結核病不只是個人的問題,結核病如果沒有有效控制住,不僅耗損社會生產力,更嚴重影響國家的競爭力及國際形象。但是病人需要天天服藥,面對疾病治療所帶來的不適,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在在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病患常因種種因素未能長期規則地服藥,不但無法順利治癒,也會繼續傳染他人。所以結核病防治應該是每一位國人、每一個團體、單位都要關心的議題。更需要政府、民間一起來協助這些病人,讓他們覺得在對抗結核病的抗戰中不會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