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導正國人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共同籌劃「慎用抗生素民眾教育活動」,期能結合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的資源和力量,透過全民宣導教育途徑,共同改善國內抗生素濫用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強的問題。
這項活動於二十二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假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舉行,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吳成文、臨床研究組組主任黃崑巖教授、衛生署副署長黃富源及疾病管制局局長涂醒哲等均出席這項記者會,除表達政府對抗生素濫用問題的重視,並共同呼籲國人培養正確用藥觀念,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讓細菌抗藥性問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降至最低。會場同時播放本次活動的宣導短片,及公開所印製的宣傳海報、單張及手冊,即日起將陸續發放於各大醫院、診所及學校,供民眾免費索取參閱。
「抗生素」是近五十年才被人類使用於對抗細菌,然而近年來卻因為醫療行為及民眾用藥觀念不正確,以及農業大量不當使用等因素,而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科學家研發新藥的速度甚至追不上其產生抗藥性的腳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發表的報告指出,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耳炎、瘧疾及肺結核等,原本可治療的疾病,很可能因為細菌抗藥性的問題而變得難以治療,若再不加以管制抗生素的使用,在二十或三十年後,目前使用的抗生素都將因為細菌產生抗藥性而失效。
擁有美國匹茲堡醫學院數十年感染症臨床研究經驗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何曼德院士,在觀察台灣醫院使用抗生素的濫用情況後,體認到這是國內醫界亟需改正的問題,故自民國八十七年開始,執行「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劃」,收集全國四十四家醫院檢體所分離出來的細菌,且有系統的全面監測我國細菌抗藥性問題。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安比西林(ampicillin)對腸內菌已幾乎無效;而國內之黏質沙雷氏菌(S.marcescens)對一般抗生素抗藥性的比例都很高,尤其對健大黴素(gentamicin)已有將近80﹪的抗藥性;同時將台灣與美國的腸內菌做比較,大部分細菌的抗藥性都比美國高,尤其葡萄球菌對oxacillin(青黴素之衍生物)之抗藥性近年來不斷上升,甚至部分醫院之統計數據幾乎已達到100﹪的地步;顯示全民健保最常用的所謂「第一線」抗生素,如盤尼西林、紅黴菌、健他黴素等的抗藥性特別嚴重。
這項計劃同時針對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進行分析,發現民國八十六年患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之患者佔總門診人數的23﹪,但其使用之抗生素卻為門診總用量的31﹪,表示國人可能在無意間已吃下許多不必要的抗生素,間接造成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因而需要以「全民運動」的方式教導民眾正確使用抗生素,才能避免抗生素抗藥性不斷增強的現象。
由於本項研究結果以及國內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均指出了國內抗生素濫用問題之嚴重性,因而衛生署、健保局及農委會等行政單位對於抗生素的使用與管理,進行了配套的修正。然而要成功的解決抗生素之濫用,除了政府積極制定政策與醫師用藥的再教育外,民眾自行購買抗生素或主動要求醫生開立抗生素處方的不當習慣更應隨之改善。因此,落實全面性減緩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最重要的即是民眾對抗生素認知的導正與行為的改變,因而有今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疾病管制局合辦此一活動的構思。國衛院以引領研究肩負教育大眾的使命,結合抗生素管制政策並素有宣導經驗的疾病管制局,共同舉辦這項「慎用抗生素民眾教育活動」,正是落實研究成果的開端,希望藉此把資訊傳佈出去,達到全民參與的目標。
導致細菌抗藥現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民眾誤認抗生素為消炎藥,而自行購買或要求醫生開藥。事實上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民眾一般罹患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病毒感染所致,服用抗生素不但毫無效用,還造成體內其他細菌產生抗藥性,徒然提高日後醫療的困難度。近日有些醫院發生病童因感染綠膿桿菌死亡的病例,而綠膿桿菌過去只需第一線抗生素就足以治療,今日卻讓醫生束手無策,可見我國抗生素濫用情況已經亮起紅燈。
國家衛生研究院多年來努力研究出來的成果亟需讓民眾了解,而疾病管制局過去一年來對於促進抗生素合理使用亦是不遺餘力,除了特別邀請各大醫學中心感染症專家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研議小組」外,此次也提撥經費,將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成果及感染症專家意見製作成宣傳海報、單張、手冊及電視宣導短片,將訊息透過傳播媒體及各大醫院傳送出去,希望藉此讓國人建立抗生素用藥的正確觀念,導正一般民眾過去對抗生素的認知及使用習慣。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及疾病管制局的網站上獲得相關訊息,網址分別為國家衛生研究院http:/www.nhri.org.tw;衛生署疾病管制局https://www.cd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