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Rabies Vaccine)


疾病介紹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致死率幾達100%。狂犬病初期呈現的症狀有非特異性的,如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或咬傷部位異樣感之特異性的症狀,持續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至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在2~6天內(有時會更久),常因呼吸麻痺而導致死亡。

接種注意事項

  • 暴露後疫苗接種(動物咬傷後疫苗接種)

暴露後傷口處理原則-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除非萬不得已,不可縫合或遮蔽傷口;如需縫合,縫合儘可能地寬鬆,不可影響血流及其他分泌物順暢地流出,送醫做進一步治療,並依醫師建議是否給予破傷風類毒素及狂犬病疫苗。儘可能將咬人之動物留觀10天,如動物染患狂犬病,通常在五至八天內會有病徵變化。
以前未曾接種過狂犬病疫苗者,需接種四劑;第一劑儘可能在被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咬傷後即注射(與免疫球蛋白在不同之部位注射,同時接種),其餘的則在第一劑注射後第3、7及14天施打。
以前曾完整接種過狂犬病疫苗者,只需接種兩劑;第一劑最好要在動物咬傷當天接種,第二劑的則在第一劑注射後第3天施行。
接種部位: 以肌肉注射方式於三角肌部位,小兒疫苗劑量與成人相同。
流行區域相關資訊可至WHO狂犬病地圖查詢

  • 暴露前疫苗接種

狂犬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動物防疫人員、捕犬人員、動物保育人員、獸醫從業人員、消防隊員、巡山員及經常出入深山者等高風險族群,考量其因工作性質暴露風險較高,可考慮暴露前接種,一般建議接種三劑,分別於0, 7, 21或28天注射狂犬病疫苗,以便達到免疫效果。
如需要同時服用預防瘧疾藥物(如:氯奎寧),最好是接受肌肉注射疫苗,因為這類預防瘧疾的藥物會影響之抗體反應。

疫苗副作用
1%-6%的傷前接種者會在打針的地方產生疼痛、紅斑、腫脹和發癢。少數接種者會產生全身的反應,例如頭痛、噁心、腹痛、肌肉痛和頭暈。發生過敏性休克的機會很小。

接種禁忌
對新霉素有過敏者不建議接種,除非有高度接觸狂犬病的風險或者需要作傷後治療。
因患病或藥物影響而免疫系統受抑制者應推遲傷前接種,因為這類人士未必能產生足夠的免疫反應,而他們也應考慮避免高危險性的活動。

UpdateTime 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