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爆發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院內感染事件


發佈日期:2004-06-07

加拿大醫藥學會期刊(CMAJ)某研究報告指出,加拿大所屬蒙特羅市及卡加利市部分醫院,自2003年年底及2004年年初,曾爆發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院內感染事件,至少已造成80幾人死亡,比去年SARS疫情更嚴重,已引起各界的關切。事實上,此菌在2000-2001年就曾在卡加利市部分醫院造成突發流行,惟當時並無人死亡,目前懷疑此次突發流行造成的死亡可能是由於新的變種出現。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在加拿大並非各醫院需通報之傳染病,因此,實際感染的人數尚無法確定。美國及英國也曾發生此菌造成的院內感染事件。

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為革蘭氏陽性厭氧菌,芽孢梭菌屬,缺氧的環境較易生存,其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0℃~37℃,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原來為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叢,但由於其他腸道菌的競爭壓抑才不易致病。由於大量使用抗生素會造成腸道其他正常菌叢減少,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便藉機大量繁殖以至於發病。該菌會產生兩種毒素,造成腸內液體的聚積及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會因為大量服用抗生素而引起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e colitis,PMC),其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脫水、電解質流失、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其傳染途徑可經由手部及體表接觸感染,因此院內感染通常發生在同病房的病人,除了住院或手術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患容易感染外,醫師、志工、醫療照護者都曾傳出感染病例,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乏的病人更易受到感染。

目前加拿大蒙特羅市及卡加利市各醫院,已開始分發病患及醫護人員洗手的步驟及院內感染的重要性等單張,並建議非緊急的手術病患先暫緩開刀。

有關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的預防之道,包括避免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環境勤於消毒,醫護人員更應勤洗手及更換手套。對於感染此菌的腹瀉病患,應留意其排泄物的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疾病管制局並表示,國內資料顯示,自2003年元月迄今,各醫院通報的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院內感染個案僅零星出現5例,分別散發於不同醫院、不同時點及地區,尚未出現抗藥性菌株,亦無死亡病例,疾病管制局將持續加強各醫院的院內感染監測,並呼籲各醫療院所及醫師慎用抗生素,以避免抗藥性菌株的產生,維護民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