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進入Q熱流行季,民眾應提高警覺


發佈日期:2007-05-10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Q熱疫情,截至目前(5月8日)為止累計35例(95年共計153例),其中以居住地來看,高雄縣19例、彰化縣4例及高雄市3例為最多。依據歷年疫情資料顯示,每年自3月份開始Q熱疫情逐漸攀升,該局籲請民眾提高警覺,防止遭感染。
Q熱是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所引起之人畜共通(zoonosis)傳染性疾病。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人類感染後因感染程度之差異,在病程及嚴重性上差距極大,甚至為無症狀感染;潛伏期約為1至3週,臨床主要以突發性高燒合併肺炎或肝炎來表現;大多數Q熱的病人其病情會在2週內痊癒,病後常可產生持久免疫力。
Q熱的高危險群包括農夫、獸醫、毛皮業者、屠宰場員工、畜牧業者等,尤其是需經常接觸牲畜(尤其是山羊、綿羊)的工作者。人類大多經由吸入被污染的塵土或飲用病畜的乳汁及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因為破損的皮膚、粘膜接觸污染物而造成感染,也有經由壁蝨叮咬而致病的少數案例。
疾管局呼籲高危險群業者嚴禁接觸受感染的動物、不隨意丟棄且須妥善處理羊的胎盤及羊水,工作人員的實驗衣須經高壓滅菌消毒後再清洗;一般民眾須飲用消毒過的乳製品,才能有效預防Q熱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