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侯署長視察教保育機構,宣導時時勤洗手


發佈日期:2005-06-09

  台灣地區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鑑於醫療與衛教在腸病毒防治中占有重要角色,衛生署侯署長繼上週末赴中部地區視察後,6月9日再度前往臺北縣立國光國小附設幼稚園,宣導正確洗手五步驟,藉由互動之過程,提醒小朋友時時正確勤洗手,可以預防腸病毒,並請小朋友至洗手台學習「洗手五步驟」,透過親身體驗的方式,加深小朋友的印象。  
  侯署長指出,雖然腸病毒對小孩的傳染性極強,但可經由簡單的衛生保健習慣來降低感染的機會,所以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正確採取「濕、搓、沖、捧、擦」,並注意「在腸病毒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在接觸或餵食幼兒前要更衣及正確洗手」及「生「生病時,請假在家多休息」等措施,均可減少傳染及感染的機會。
  腸病毒在台灣地區是重要的季節性流行疾病之一,侯署長表示對於腸病毒的防治除了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投入外,每年亦有數家民間企業協助政府推展腸病毒防治衛教,如最近的「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目前已印製「夏日殺手,揮之不去的惡毒!!-ENTEROVIRUS 71」宣導手冊54萬餘本,將自6月9日起至6月15日止,每日約十萬本分批配發至臺灣本島及離島地區之所有幼稚園及托兒所,在此對公益贊助之企業及民間團體的熱心防疫之作為衷心表示感謝。
  雖然今年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但目前國內已建構全球數一數二完善的監測系統,充分掌握腸病毒在台灣地區流行趨勢,亦已建立一套治療準則,可有效避免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情的惡化。侯署長特別提醒家長,對於感染腸病毒的幼兒,自症狀出現後7天內一定要特別注意其病情的發展,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持續嘔吐」及「肌躍型抽搐」等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先兆徵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以減少腸病毒重症危害。感染腸病毒的幼童應請假在家休息,以便早日康復,也可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