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局於95年10月3日宣布,我國『細菌傳染病分子分型監測網』-簡稱台灣剝絲網(Taiwan PulseNet)正式成立。
台灣國際剝絲監測網(Taiwan PulseNet)除以諧音來譯名外,另寓有『剝繭抽絲』之意,主要任務有三:第一、進行全國食因性細菌傳染病之監測;第二、管理全國重要細菌性傳染病病原DNA指紋圖譜資料庫;第三、扮演國際PulseNet監測網之交流平台。
PulseNet國際監測網自1996年,首先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US-CDC)倡議成立,迄今已發展成為PulseNet USA, PulseNet Canada, PulseNet America Latin, PulseNet Europe及 PulseNet Asia-Pacific等數個國際性組織,目前會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紐西蘭、澳洲、台灣、日本、韓國、香港及中國等在內計有40餘國家及地區。
自從美國911 事件後,生物恐怖攻擊成了世人揮之不去的陰影,而食品與飲用水則是生物恐怖攻擊最可使用的媒介,尤其是國際間食品的跨國販售,只要一個工廠生產的食品受到污染,就可能在世界各角落引發連鎖反應,進而造成疫病流行;例如最近在美國爆發的O157大腸桿菌感染事件,在26個州共發現187個病例,而這些被污染的菠菜,經由各種傳播方式,被運送到美國以外的國家,包括加拿大、香港以及台灣等。所以我們應積極成立細菌傳染病實驗室監測網,建立病原DNA指紋圖譜資料庫,以強化食因性傳染病與其它細菌性傳染病的監測工作。目前疾病管制局已收到美國CDC專家Dr. Bala Swaminathan寄來之污染菠菜的PFGE圖譜,萬一國內發生疑似病例,即可進行比對以確認是否為同一污染源。
PulseNet Taiwan的正式成立,期待能更早期偵測到傳染病的流行,及早進行防治工作以阻斷傳染病的擴大蔓延將提供我國與國際間學術合作交流的另一平台,朝向防疫國際化的目標更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