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北屯國小於11月起陸續發生桿菌性痢疾感染病例,累積確定病例達11例,全校並有百餘名學童出現腹瀉等疑似症狀,有症狀者及接觸者已採檢送驗210多人次。疾病管制局與台中市衛生局已共同派員前往進行疫情調查、採檢、防疫消毒及衛生教育宣導等相關防疫工作,並針對學童住家及臨近社區進行嚴密監控,以防範疫情擴散。
經疾病管制局初步調查發現,該校使用之水源除廚房及教室洗手台外,廁所及其洗手台由地下水供應,不僅缺乏加氯消毒的設備,其地下水已遭受化糞池之污染,研判此次桿菌性痢疾群聚事件可能為使用不潔水源所導致之共同感染。目前已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21條之規定,封閉該校之地下水源,並調撥1,200瓶消毒水(悍菌遁)給該校進行廁所及化糞池消毒,協調自來水公司載送清水供應該校園使用。
疾病管制局特別呼籲北屯國小學童之同住家人、臨近之社區民眾(尤其使用地下水源者)及學校、生活作息與該國小相關者(如前往校園運動),如有出現腹瀉、發燒等桿菌性痢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與該校疫情之相關性。該局並請臨近地區之醫療院所(腸胃科、兒科、內科及家醫科等)提高警覺,發現疑似個案立即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必要之防疫措施。
桿菌性痢疾之傳染與水源之衛生安全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使用未經加氯消毒處理或餘氯含量不足之山泉水、地下水及簡易自來水源,是導致桿菌性痢疾疫情之主因。桿菌性痢疾經由糞口傳染,直接或間接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之食物或飲用水即會造成感染。痢疾桿菌之致病力很強,即使吃進極少數病菌亦可能被感染。而預防桿菌性痢疾,除保持水源的乾淨外,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不生飲生食。
針對此次群聚感染事件,疾管局特別呼籲學校、安養院、啓智中心及其他類似的長期收容機構之負責人,為預防發生桿菌性痢疾及其它腸胃道疾病之感染,務必「全面使用自來水」,且飲用前必須煮沸,以確保飲用水的安全。如因特殊環境需使用簡易自來水者,則應設置「加氯消毒設備」,並定期檢測餘氯含量,以維護用水衛生。此外,應提供充足衛生的洗手設備,上述場所之工作人員、監護人員或外籍看護,在擔任廚房、護理工作前或處理排洩物之後,均應澈底洗手,以避免傳播病菌,造成疫病的流行與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