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請注意猩紅熱疫情,加強監視及防患疫情擴散


發佈日期:2006-04-07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95)年自1月1日至4月1日(第1週至第13週)共有338例猩紅熱確定病例,較去(94)年309例略增。今年發生10件同一住址之家庭聚集事件共22例,及4件學校聚集事件共8例,亦較去年的5件家庭聚集(11例)及2件學校聚集(5例)增加。依據衛生局通報日統計近兩週(12及13週)陸續確定之猩紅熱病例中,共發生1所幼稚園及4件家庭聚集事件,年齡介於3至7歲。依據疾病管制局歷年資料顯示,大部分猩紅熱病例分布於2至7月間,其中以4至5月為高峰期,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加強監視及防治工作。
猩紅熱係屬呼吸道傳染病,可經由飛沫或空氣傳播,目前正值該傳染病之高峰期,要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其實不難,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著口鼻,並妥為清理口鼻分泌物」及「時時正確洗手-溼、搓、沖、捧、擦」等衛生保健習慣,就可大幅降低感染的機會。除家庭外,學校也是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主要場所,最好不要前往公共場所;若需前往公共場所時,應配戴口罩,以免將致病原傳給他人,造成疫情擴大。
另疾病管制局亦呼籲民眾應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有出現急性發燒、喉嚨痛、皮膚感染發炎、黏膜疹、手腳脫皮或草莓舌及皮疹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若經醫師診斷感染猩紅熱,務必遵照醫師指示,進行完整療程確實服藥10天,不可任意停藥外,以避免引起急性腎絲球腎炎、急性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中耳炎及頸部淋巴腺炎等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