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境外移入創今年單週新高,請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時做好防蚊措施,雨後持續落實孳生源清除,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發佈日期:2025-07-22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2)日表示,國內上週(7/15-7/21)新增12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為今年單週最高,分別自泰國(4例)、印尼及越南(各3例)、緬甸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近期(7月14日)亦確診今(2025)年首例中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為北部30多歲女性,有廣州旅遊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做好防蚊措施,返國後如有不適,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疾管署指出,今年登革熱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個案,截至7月21日登革熱累計109例確定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2020年至2024年介於5-150例),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占91.7%),以印尼(45)例為多,其次為越南(16例)、菲律賓(13例)、泰國(12例)及馬爾地夫(8例)。

國際疫情部分,全球登革熱疫情,今年迄今累計逾330萬例病例,以美洲疫情最為嚴峻,病例主要分布於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及秘魯等國;亞洲越南、寮國、泰國、孟加拉及中國廣東省近期疫情上升,馬來西亞及印尼疫情持續,菲律賓及斯里蘭卡病例數亦高於近年同期。此外,中國廣東省佛山市近期亦爆發屈公病疫情,累計逾1,800例病例,為境外移入個案衍生此波疫情。因應中國廣東省近期登革熱及屈公病疫情升溫,疾管署已於今日提升中國廣東省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

疾管署提醒,計劃前往中國廣東省或其他登革熱或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於當地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入境時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請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診斷。

疾管署呼籲,本週受低壓帶影響,各地天氣依然不穩定,降雨機率偏高,有利於病媒蚊生長,清除孳生源是預防登革熱的根本方法,請民眾雨後務必落實「巡、倒、清、刷」,巡視住家週遭環境及家戶內是否有積水處,將積水倒掉,以避免病媒蚊孳生,降低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感染及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