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心情放鬆,防疫之心不可無


發佈日期:2005-02-05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定點醫師監測資料顯示,最近三週腸病毒平均門診人數分別為1.03、1.16、1.05人,相較去年11至12月間的每週平均門診人數2至4人,已明顯緩和;在重症監測方面,截至2月2日止,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共有4例,去年同期雖尚無確定病例發生,但與歷年同期相較,病例數仍較少(90至93年同期重症確定病例平均9.5例)。
        雖然目前腸病毒疫情平緩,但該局病毒合約實驗室今年來之病毒分離結果,仍然有發現腸病毒71型,該型病毒是目前已知的腸病毒當中,致病力特別高的一種,容易引起神經系統方面的併發症,所以目前雖然不是腸病毒流行期,但因為腸病毒性喜濕、熱的環境,而台灣地區位處亞熱帶,四周環海,全年都有可能發生腸病毒感染的機會,加上各級學校已放寒假,農曆春節假期又即將來臨,各項活動與親友互訪,使得孩童與孩童、大人與孩童間之接觸互動機會增加,腸病毒感染機會亦將隨之提高,該局呼籲家中有嬰幼童的民眾要小心防範,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預防腸病毒感染。
        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例如正確採取「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並注意下列事項:
(一)注意環境衛生及居家環境良好通風。
(二)儘量避免出入擁擠之公共場所,或與疑似病患接觸。
(三)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四)幼童(尤其三歲以下幼兒)感染腸病毒後,有較高比率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因此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在摟抱、親吻或餵食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童。
(五)若幼童經醫師診斷疑似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的症狀並不明顯,且會自然痊癒,但有某些種類的腸病毒,對少數個案感染後,病情變化十分迅速,並造成嚴重併發症,因此,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另外,若您需要更多有關腸病毒之防治資訊,可至該局網站http://www.cdc.gov.tw之「腸病毒資訊」內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