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彰化縣出現兩名本土性霍亂病例,為沿海地區的一對老夫婦,因嘔吐、腹瀉、水樣便等症狀就醫住院,醫院於其糞便檢體中分離出霍亂弧菌,通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現已改制為疾病管制署)確認為產毒性菌株,屬O1群小川型(Ogawa)與El Tor生物型。據疫情調查顯示,從事蜆貝養殖的個案夫婦飲食單純,大半食用自行生產的食材,極少外食。追蹤檢驗在個案家馬桶水分離出同型別菌株,食餘蜆檢體與養殖場水產檢體分離出非O1非O139群菌株,養殖場採得之2種水生動物同時分離出O1群小川型菌株,但不具產毒性。脈衝電泳基因分型結果顯示,2個案與馬桶分離菌株有相同基因型圖譜,但與其它非產毒性同型別菌株基因圖譜則有明顯差異。本案推測個案應是食用了未煮熟或生熟食交叉污染的貝類水產,加上個案本身屬易感族群因此發病。本案例養殖場環境檢體皆存有高多樣性的霍亂弧菌,推測霍亂弧菌(包括產毒性菌株)應廣泛存在河海交界之水體與水中生物表體。台灣霍亂防治應著重在加強民眾衛生教育,魚貝食物需充分煮熟勿生食並防範生熟食交叉汙染,吃剩食物要冷藏避免不慎污染之霍亂菌大量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