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1例疑似漢他出血症候群病患檢驗陽性,加強監視及防患疫情擴散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今(95)年4月27日通報1例漢他出血症候群病例,為24歲男性,於澎湖服役,4月20日發燒,4月26日上腹部陣痛不適,由家人陪同在台北就醫,症狀為發燒、全身酸痛、肝腎功能受損及血小板偏低,經醫院通報為漢他病毒出血熱。酵素免疫分析檢驗結果IgM及IgG呈強陽性反應,間接免疫螢光染色檢出「漢城型」病毒(Seoul virus),正排除是否有其他致病原感染,目前病患仍住院治療中。
疾病管制局於接獲通報後,會同國防部軍醫局、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澎湖縣衛生局,進行接觸者及感染源調查、捕鼠與滅鼠、環境消毒等防治工作。
疾病管制局於90年12月3日公告「漢他出血症候群」為法定傳染病。歷年資料顯示自90年至今年5月1日共有4例確定病例,分別於90年1例(連江縣),93年3例(台中市、屏東縣、連江縣),均為漢城型病毒。
漢他病毒症候群主要包括「腎症候群出血熱」及「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種。「腎症候群出血熱」為一種急性傳染病,突然發燒且持續3~8天、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出血症狀在第3~6天出現,而後蛋白尿、低血壓,有時休克,腎病變可能輕微,但亦可進行至急性腎衰竭且維持數週。
由於漢他病毒的自然宿主是囓齒動物,故為漢他病毒的傳染媒介。台灣漢他病毒的宿主主要為溝鼠、屋頂鼠、鬼鼠、黃胸鼠、月鼠、小黃腹鼠、錢鼠等7種。目前已知會引起漢他病毒出血熱的型別主要有4種,台灣地區檢出之漢他病毒均屬漢城型,引起的症狀較其他型別輕微。
疾病管制局呼籲,良好的環境衛生及滅鼠是防範漢他病毒侵襲的最佳良方,民眾應徹底做好環境整頓工作,並謹守防鼠工作的「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妥為處理,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例如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如遇到鼠糞、尿必須清理,可先用漂白水或酒精先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以策安全,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就可防止鼠害與漢他病毒的侵害。

發佈日期 2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