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結核日,不能只防結核病,還要防愛滋



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羅一鈞

        三月二十四日是世界結核日,全球公共衛生界同聲呼籲齊心對抗結核病。台灣因為最近數起學校結核病群聚事件,引起家長和師生對於校園結核防治的重視,媒體也報導了結核感染者擔心在校園遭受歧視。其實,不只是結核病進入校園,另一個污名化嚴重的傳染病--愛滋病,感染年齡層也越來越年輕化、侵入青少年族群,很多人不知道,愛滋病可能助長結核病在校園的傳播,值得關注。

        結核病和愛滋病,傳染途徑完全不同,卻都是在身體潛伏很久的慢性傳染病,讓人聞之色變。愛滋感染者如果沒接受治療,會讓免疫力嚴重受損,進而容易感染結核菌,機率是一般人的一百倍。有些人在診斷結核病後,才發現原來早就感染了愛滋病毒。所以我們常把結核病說成是愛滋病的「難兄難弟」。

        愛滋病曾在一九八○年代席捲全球,許多愛滋感染者罹患結核病,短短十年內,全球愛滋病和結核病的疫情一起升溫,一九九○年,非洲的結核病患近三分之一同時有愛滋病,連歐美先進國家也發現結核病疫情不降反升,從愛滋感染者擴散到一般民眾,紛紛拉起警報。

        在台灣,根據成功大學與衛生署發表的合作研究,一九九○年代愛滋感染者的結核病發生率曾高達百分之三點八,直到一九九六年,何大一博士發明雞尾酒療法,經引進和普及後,二○○六年這個數字已經只剩百分之零點九,台灣愛滋感染者發生結核病的死亡率也從百分之三十八,下降到百分之十三。
雖然成績亮麗,台灣愛滋感染者的結核病發生率,仍然遠高於一般人(大約是十五倍),不可掉以輕心。

        近年來台灣青少年性行為日益普遍,如果感染愛滋病毒,也會成為發生結核病的高風險群,但是由於觀念薄弱、擔心曝光、遭受歧視等種種因素,使這些年輕朋友沒有及時篩檢、就醫和治療。

        筆者以為,雖然324是世界結核病日,但結核病和愛滋病的防治必須同步進行,與教育機構、學生社團、網路社群等單位連結資源,主動向校園出擊,消除師生與家長對於這兩種傳染病的誤解與烙印,才有可能遏止校園疫情蔓延。

最後更新日期 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