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旅行者腹瀉,旅客應採取以下何種應對方式?
解答:(4)
(1) 慎選旅行社,並於旅行中注意飲食衛生。
(2) 旅行或回國時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及通報、主動申訴。
(3) 就醫時提供旅遊史、動物接觸史或可疑的行程活動(如嗆到髒水) 。
(4) 以上皆是。
2.旅行者腹瀉常見的致病原,不包括以下何者?
解答:(3)
(1)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空腸曲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等細菌。
(2) 志賀氏桿菌(Shigella sp.)、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sp.)等細菌。
(3) 鼻病毒(rhino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等病毒。
(4) 諾羅病毒 (norovirus)、輪狀病毒(rotavirus)、星狀病毒(astrovirus)等病毒。
3.以下關於桿菌性痢疾(Shigellosis)的敘述,何者為非?
解答:(1)
(1) 致病原為志賀氏桿菌(Shigella),是腸內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革蘭氏陽性桿菌。
(2) 依其生化和血清學特性的不同,可以分為S. dysenteriae、S. flexneri、S. boydii及S. sonnei四群。
(3) 10~100個志賀氏桿菌即可引起具高度傳染力的桿菌性痢疾。
(4) 感染後之常見症狀為不同程度的疲倦、頭痛、噁心、嘔吐、發燒、腹痛、腹瀉或伴隨血便等。
4.法定傳染病依潛伏期長短特性可區分為慢性與急性,下列何者為急性法定傳病?
解答:(4)
(1)淋病。
(2)梅毒。
(3)漢生病。
(4)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
5.我國2008年罹病率最高之急性法定傳染病為?
解答:(2)
(1)登革熱。
(2)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
(3)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4)流感併發重症。
6.下列有關猩紅熱(Scarlet fever) 之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4)
(1)猩紅熱常發生於溫帶國家,其次為亞熱帶,熱帶國家較為罕見。
(2)疾病的發生通常具有季節性,溫帶及亞熱帶地區以冬末初春為主要流行季節。
(3)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歷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台灣一年四季皆有病例發生,主要流行高峰為3至5月間。
(4)猩紅熱易好發在成人,40至60歲之成人發生率高於其它年齡層。
7.下列有關猩紅熱(Scarlet fever) 之症狀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3)
(1)會產生急性發燒、喉嚨痛、皮膚粗糙、噁心嘔吐、頭痛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
(2)可能產生典型皮疹、脫皮或草苺舌等臨床症狀。
(3)大部分患者會自然痊癒,少部分患者可能成為慢性帶原。
(4)少部份會併發嚴重後遺症,如風濕熱、急性腎絲球腎炎等。
8.下列有關猩紅熱(Scarlet fever) 監測資料與通報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3)
(1)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歷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台灣一年四季皆有病例發生,主要流行高峰為3至5月間。
(2)台灣在傳染病防治法未修訂前,猩紅熱被列為應於一週內完成通報之第三類傳染病。
(3)2007年1月1日已將猩紅熱自第三類法定傳染病移除。
(4)β-溶血性A型鏈球菌感染引起猩紅熱之確定病例數以2005年的1,132例為最高。
9.病原微生物基因體資料庫分析平台目前包括以下哪種病原體序列資料?
解答:(4)
(1) 腸病毒。
(2) 流感病毒。
(3) 腺病毒。
(4) 以上皆是。
10.以下關於病原微生物基因體資料庫分析平台的敘述,何者為非?
解答:(1)
(1) 病原微生物基因體資料庫分析平台僅包含序列資料,並無包括流行病學資訊。
(2) 病原微生物基因體資料庫會主動更新網站上儲存之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NCBI) 及世界衛生組織 (WHO) 相關基因資料,以提供比對分析之最新國際參考資料。
(3) 基於資訊共享之原則,病原微生物基因體資料庫分析平台公開序列與流病資料予一般大眾使用,並積極推廣其使用方法,以促進生物資訊交流與進步。
(4) 病原微生物基因體資料庫之開放功能包括資料批次下載、多重序列排比、引子設計、腸病毒71型基因亞型分型及流感建議疫苗株基因分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