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27卷第01、02期線上測驗解答


  • 資料來源:第七分局
  •  
  • 日期:2011-03-01

1. H1N1流感大流行初期之民眾認知、行為改變情形,以下何者正確?
(1) 台灣民眾對傳染途徑的正確認知、行為改變,均高於英國、澳洲民眾。
(2) 可能受SARS影響,台灣、香港等民眾於大流行初期的警覺性較高。
(3) 超過1/4的台灣民眾,於大流行初期(調查前兩週)有購買口罩的行為。
(4) 以上皆是。
解答(4)

2. H1N1流感大流行初期,民眾對媒體報導看法,以下何者為非?
(1) 近八成的台灣民眾,認為當時媒體報導訊息是「實用」的。
(2) 四成的台灣民眾,讓為當時媒體報導訊息是「誇大」的。
(3) 台灣民眾獲得防疫訊息的管道以「電子媒體」最多(94%)、報紙居次(34%),故政府於媒體溝通時,只要針對電子媒體,就能有好的溝通成效。
解答(3)

3. 對於H1N1流感大流行初期之風險溝通,以下何者正確?
(1)政府主動、快速、透明的溝通策略,有助於大眾風險溝通。
(2)政府因應流感大流行的作為,除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診治、實驗室檢驗等外,大眾風險溝通及民眾反應監測,亦是治理重點。
(3)當時台灣民眾對政府防疫政策,高達七成以上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
(4)以上皆是。
解答(4)

4. 社區防疫為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之第幾道防線:
解答:(3)
1) 第一道防線。
2) 第二道防線。
3) 第三道防線。
4) 以上皆非。

5. 英國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學者Dr. Richard Coker,於2007年初以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策略計畫(2007年版)評核我國大流行準備程度之報告,建議我國應尋求改善之項目包括哪些:
解答:(4)
1) 納入非政府組織( 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 NGO)及志工團體角色。
2) 明定計畫修訂期程與評估機制。
3) 列出重要關係部門的角色。
4) 以上皆是。


6. 美國疾病管制局對監測的定義是?
解答: (4)
1) 基於公共衛生目的,有系統地且不間斷地收集、核對和分析數據
2) 並及時傳播公共衛生資訊,
3) 以提供評估和採取必要的公共衛生應變措施
4) 以上皆是


7. 根據疾病管制局的法傳通報系統資料,自2001/01/01至2008/12/31為止,境外移入病例總數前三名分別為?
解答: (1)
1) 登革熱、阿米巴痢疾、桿菌性痢疾。
2) 桿菌性痢疾、登革熱、阿米巴痢疾。
3) 阿米巴痢疾、桿菌性痢疾、登革熱。
4) 桿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登革熱。

8. 降低境外移入個案引起國內疫情爆發流行,特別是針對新興傳染病而言,其防疫關鍵為何?
解答: (3)
1. 在於醫師對境外移入就醫個案能夠及時通報,並追蹤其服藥康復之情形。
2. 加強居住地之環境清潔,有症狀時盡速自行服藥,即可避免傳染給他人。
3. 在於對境外移入疑似個案能夠早期監測,並追蹤其入境後就醫之情形。
4. 在於境外移入疑似個案能夠自行服藥,並追蹤其入境後社交之情形。


9. 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經由高雄國際機場之檢疫應變作為獲取之經驗,下列何者為非?
(1) 應與航站各駐站單位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2) 應規劃空間獨立之後送旅客就醫等候區
(3) 應規劃機場內檢疫隔離區,將疑似傳染病旅客隔離於機場
(4) 應及早規劃檢疫人力之調度與保全
解答(3)

10. 下列何者為H1N1流感圍堵策略期間,於高雄國際機場執行之後送旅客就醫條件?
(1) 自登革熱或瘧疾流行地區入境之旅客,符合採檢條件但不易於機場採檢者
(2) 流行病學史符合 H5N1 流感調查病例定義且有緊急狀況之旅客
(3) 符合「症狀通報系統」H1N1 新型流感檢核條件者
(4) 以上皆是
解答(4)

最後更新日期 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