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某單位不明原因死亡個案檢驗結果證實為類鼻疽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日公佈南部軍校死亡個案之檢驗結果,經過分子生物學之鑑定證實為類鼻疽桿菌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舊名Pseudomonas pseudomallei),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菌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其引致的病名即稱為類鼻疽。其流行地域為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類鼻疽的臨床案例在臺灣並不常見,雖然該病未列入法定傳染病,但該局已對其建立檢驗技術,並納入一般傳染病監測系統通報。依該局歷年統計,台灣地區自民國89至93年類鼻疽共通報57例疑似病例,其中35例為確定病例,確定病例中有2例死亡,所有病例均為散發病例。通報個案的分布縣市為:高雄縣九例、台南市七例、屏東縣五例、台南縣四例,台中市及高雄市各兩例,基隆市、南投縣、花蓮縣、彰化縣、雲林縣、台中縣各一例,個案之分布以中、南部地區居多。

類鼻疽的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相當大,從不顯性感染到致命率極高的敗血症都有可能。主要侵犯器官在肺部,其他如肝、脾、腎、皮膚等器官亦常受犯。潛伏期常因感染時期無法確定而不明,可能從二日到數十年都有可能。發病時臨床症狀有惡寒、發熱、咳嗽、血痰、下痢、出血斑等,若有皮膚急性化膿創傷時更易造成敗血症,其發病快速,常會因來不及治療而死亡。此病僅由臨床症狀來診斷非常困難,其確定診斷必須從血液或其他檢體分離出細菌,從染色標本可以看到很特徵的菌體兩端濃染的安全別針狀兩極染色性,其他檢查法有間接血球凝集反應、補體結合反應等血清學檢查,近年免疫螢光法的抗原檢索及酵素免疫反應法、聚合酶連鎖反應法。菌種之確認仍需以細菌培養後之分離菌株以生化反應檢測法判定。

類鼻疽真正致病機轉目前仍未明瞭,常由受類鼻疽桿菌污染之土壤或水經過破損皮膚或呼吸道進入人體,再造成肺部或全身瀰漫性感染。該菌通常腐物寄生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包括羊、馬、豬、猴、囓齒類等均可能被感染,但目前尚未證實這些動物為重要的傳染窩。其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故應不致造成重大疫情。

針對此次南部軍校發生之類鼻疽死亡個案,係屬單一個案。綜觀其同袍上呼吸道感染聚集的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結果,與該死亡個案並不一致,目前均已出院。該局建議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或者是原本身體健康者在處於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如發生感冒時,應特別注意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同時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以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中,以預防感染之發生。

發佈日期 20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