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患者及外傷者應特別留意的疾病-類鼻疽


今 (九十) 年截至目前為止,本局已陸續接獲南部地區醫療院所通報疑似類鼻疽病例,共計七例。該病雖然不屬於法定傳染病,但本局為蒐集有關其流行病學資料,自八十八年起即針對類鼻疽建立檢驗技術,並將其納入一般傳染病監測系統通報。依據本局接獲通報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共計有14例確定病例(其中包含八十八年有3例,八十九年有4例),平均年齡約65歲,分布地區以南部地區(約五成)居多。今年通報數呈現稍增之情形,可能與本局積極推動相關傳染病監測工作,以及舉辦新興及再浮現感染症研討會使醫事人員逐漸重視此一疾病等因素有關。

類鼻疽臨床案例在臺灣並不常見,通常發生之個案分布在中、南部地區居多,或曾至東南亞國家旅遊,其皮膚多有擦傷、撕裂傷或燒傷之傷口,並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在文獻紀錄中,台灣地區首件之案例出現於1985年,病患曾在菲律賓游泳時溺水;1996及1999年文獻中,也報告曾在南台灣出現3名本土性病例。

本菌腐物寄生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豬、猴、囓齒類等動物,但目前尚未證實這些動物確實為重要的傳染窩。較常發生之個案其皮膚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曾出現吸入、食入受污染的水或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但目前仍未證實有由人傳人之傳染方式。

類鼻疽的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相當大,由輕微肺炎症狀到壞死性肺炎或快速致死性敗血症均有可能,其潛伏期一般為數日至數年,但可長達二十年以上(俟感染者身體狀況衰弱時始發病),因此,本局建議:職業上或從事其他活動而與土壤或污水有直接接觸情形者,或經常出入於疫區(主要是東南亞,尤其是泰國東北部及澳洲北部)之民眾(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或肝、腎疾病等)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預防感染之發生:

 

一、身體有病衰弱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暴露於泥土或水中,如流行地區的水稻田。

二、出入流行地區,有皮膚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

三、醫療單位須留意病人呼吸道及鼻竇分泌物之安全處理,如痰及傷口流出物應妥善消毒。

發佈日期 20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