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志工參與桿菌性痢疾防治工作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施主任秘書文儀親傳秘方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為加強推動桿菌性痢疾防治工作,於一月十八日在東區第六分局舉辦「東區山地鄉社區志工參與桿菌性痢疾防治工作說明會」,邀集花東兩縣衛生局、所及各山地鄉社區營造負責人、村長、熱心志工等代表參加,由該局施文儀主任秘書親授社區營造、志工招募及桿菌性痢疾衛教宣導策略,希望結合社區熱心人士一起投入痢疾防治的工作行列,並將正確的衛生觀念注入民眾日常生活中,藉由生活習慣的改變,來達到桿菌性痢疾防治之目的。

疾病管制局表示桿菌性痢疾是東部地區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依據統計資料,山地鄉感染的個案數較平地鄉明顯增加,值得該地區各界注意及關心。桿菌性痢疾是一種細菌性腸道傳染病,常發生於環境衛生或個人衛生習慣不良之地區,透過糞口途徑而傳染,感染力很強,大約只要10-100個細菌量即足以致病。其主要症狀有發燒、嘔吐、腹痛、腹瀉、血便等等,病人腹瀉後,糞便常常會污染雙手、馬桶、廁所地板,或經由雙手污染門板、把手、水龍頭、文具、玩具、生活用品、餐具和食物,而把疾病傳染給別人。因此,家裡若有人出現腹瀉症狀時,除了要馬上就醫外,全家人都要提高警覺,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在照顧老人及幼兒的起居飲食之前也要洗手,以免傳染桿菌性痢疾。

此外,桿菌性痢疾亦常經由污染水源或食物,而在社區或學校及安養院、啟智中心等長期收容機構造成感染,因此,疾病管制局,特別呼籲學校、長期收容機構,飲用水、盥洗及洗手用水必須為自來水,以免爆發學童或收容機構內的住民發生桿菌性痢疾及其他腸道傳染病之突發聚集感染。

桿菌性痢疾的防治工作,除了需要結合衛生、環保、教育、社福及原住民行政等政府單位外,更需要民間社團、宗教團體及熱心志工一同參與,提醒社區居民重視自己的健康,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維護衛生的居住環境,方能免除感染桿菌性痢疾,並避免傳播給家人、朋友、同學或族人,共同攜手向桿菌性痢疾宣戰。

發佈日期 20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