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局公布1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狂犬病病例,為近10年來國內首度確定病例


疾病管制局公布近10年來國內首度境外移入之狂犬病確定病例,1名居住於北部的30歲男性,今年2月赴中國大陸經商,6月中曾在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被自家豢養的犬隻(有流浪狗咬傷史)咬傷,當時未就醫,亦未接種狂犬病疫苗。個案於7月16日開始出現腳底麻、刺、癢感,下半身感覺異常;7月20日因無法飲水、恐風、嘔吐、吞嚥困難及喉嚨腫痛等症狀,前往武漢市當地醫院就醫,懷疑罹患狂犬病;7月23日因病況危急,搭乘醫療專機返臺至某醫學中心就醫,經院方通報疾管局,並採取患者之唾液、血清及腦脊髓液檢體檢驗,確認其感染狂犬病毒,目前仍於加護病房治療中。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腦脊髓炎,致死率近100%。主要發生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其中又以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病例數最多。狂犬病潛伏期約3~8週,初期症狀有發熱、喉嚨痛、發冷、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頭痛或咬傷部位異樣感,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又稱恐水症),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如不採取醫療措施,患者常因呼吸麻痺導致死亡。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人的本土病例,1961年1月後亦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目前臺灣地區仍為全球少數之狂犬病「非疫區」,被本地的狗、貓動物咬傷,原則上不必施打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疫苗。最近1例境外移入之人類狂犬病病例發生於2002年,該名境外感染病例自中國大陸來台探親後在花蓮發病。

疾管局表示,出國前往狂犬病盛行地區,可考慮於出發前至少一個月,至國際旅遊門診自費接種狂犬病疫苗3劑,並小心防範被貓、狗、猴子、蝙蝠等動物咬、抓傷。如果在狂犬病盛行地區遭前述動物咬、抓傷,請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並請儘速就醫接受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以中和病毒,續依流程接種五劑疫苗(分別於咬傷後第0、3、7、14、28天施打)以誘發保護抗體,降低發病的風險。中國大陸狂犬病疫情嚴峻,於當地遭受動物咬傷時,建議速前往省市級以上之疾控中心、省市級之公立醫院就醫,可獲得較佳的醫療品質。

為預防境外移入人類狂犬病病例發生,疾管局已購置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並於國際預防接種委辦醫院及離島縣市衛生局儲備,在醫師評估後,免費提供在國外疫區被狗或其他溫血動物咬傷民眾預防接種之需。於疫區遭受動物咬傷之民眾,請於返國入境時主動向國際港埠檢疫單位報告,以利轉介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狂犬病病毒感染高風險族群(如獸醫、實驗室研究人員及前往疫區長期居住旅遊者)若有暴露前接種需求,可逕至備有自費疫苗之醫院接種。相關資訊請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發佈日期 201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