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馬拉威防治霍亂,疾管署防疫醫師圓滿達成任務


馬拉威自去年12月起爆發霍亂疫情,疾病管制署應當地疫情應變小組成員邀請,於今(2016)年1月23日派遣鄭皓元防疫醫師前往馬拉威,協助當地醫院、衛生單位及應變小組防範疫情擴散,捐贈防疫物資並對當地民眾進行霍亂相關衛教宣導,任務圓滿達成,於2月7日返國。

疾管署表示,鄭皓元醫師以流行病學專家身分於1月23日至2月4日赴馬拉威恩卡塔灣(Nkhata Bay)地區協助霍亂疫情調查,提供當地衛生單位疫情應變與防治建議。鄭醫師在常駐當地的非營利組織挪威國際路加組織(Luke InternationalNorway, LIN)協助安排下,拜會地區衛生辦公室(District HealthOffice, DHO)的官員與當地醫院組成的霍亂防治團隊,了解當地疫情發展與應變作為,並捐贈我國防疫物資。此外,鄭醫師亦與當地疾病防治人員交流疫情資訊、討論可行之防治對策,並協助當地衛生單位針對學校老師、大眾運輸轉運站負責人與客運司機、各地傳統市場負責人等進行衛教宣導。

馬拉威此波霍亂疫情從去年12月迄今全國已逾250餘例個案,其中恩卡塔灣地區有50例個案,無人死亡,目前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並趨緩。鄭醫師此行觀察到,當地居民主要飲用未經處理的湖水,加上環境衛生落後、醫療設備不足,導致霍亂病例出現後迅速污染水源,造成疫情擴散。另該地區受限於資源(如人力、經費、物資)窘困,只有霍亂病例出現時,衛生單位才派員前往疫區防治,監測資料亦欠缺分析。

針對當地疫情防治,鄭醫師建議,相關部門應積極投入公共衛生基礎建設並整合資源,及時掌握流行地區疫情現況,以採取相對應的防治措施;此外,應與社區合作,加強民眾之衛教宣導與改進環境衛生。防疫無國界,此行除考察台灣已少見之大規模霍亂疫情防治經驗,更重要的是實地參與資源缺乏地區之國際防疫合作,善盡全球衛生安全職責,並為我國儲備具境外防疫實戰能力的專才。

霍亂主要透過糞口傳染,民眾應留意飲食及飲水衛生,尤其是不完全使用自來水的山地鄉或偏遠地區,更應注意水源安全。此外,食物要充分煮熟,並做好冷藏保存,烹調及製備過程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老年人或健康狀況不良者等霍亂高危險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生蠔或未熟貝類等,以降低罹病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發佈日期 20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