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新生活運動,小心預防腸病毒


暑假即將結束,開學後,腸病毒感染機會可能因學童間互動頻繁而隨之提高,同時,學童將腸病毒從學校帶回家,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童的機會也相對增加。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不論家長與學童,都務必注意個人衛生,落實勤洗手的好習慣,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中的嬰幼童不受腸病毒威脅。
今年上半年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鄰近國家腸病毒疫情發燒,而馬來西亞疫情最近又再度上升,該國本年累計已有十餘起死亡病例發生,其中數起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該型病毒是最容易引起中樞神經併發症的一種腸病毒。根據疾管局監視資料顯示,本年截至8月份,腸病毒71型的流行程度較往年低,故重症疫情不若往年嚴重,但是無形中對該型病毒不具免疫力的幼兒數目也不斷累積,而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期約在每年4到10月,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期,雖然疫情尚屬平緩,該局呼籲民眾還是要注意防範。
雖然腸病毒在生活環境中無所不在,且可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等多種途徑傳染,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習慣,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時時正確洗手-溼、搓、沖、捧、擦」,降低感染的機會。嬰幼兒保育人員及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須注意自身及其他較大孩童的衛生,尤其自外返家,在接觸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也要避免攜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或到醫院探病。學童若感染腸病毒,最好請假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並避免接觸家中幼兒,也儘可能不要前往安親班,以免將病毒傳給他人,造成疫情擴大。
嬰幼童(尤其3歲以下)感染後,併發嚴重症狀的比率較高,可能導致廣泛性的中樞神經傷害及後遺症,甚至死亡,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症狀時,請儘速送請小兒科醫師診治,並詳細說明特殊病徵,而臨床醫師診治病童時,亦應提高警覺,詳細問診。

 

發佈日期 2006/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