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請民眾注意個人衛生,降低幼童感染機會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定點醫師監測資料顯示,最近三週腸病毒平均門診人數分別為0.61、0.64、0.77人,略有上升趨勢,但相較去年同期1.27、1.43、2.05人為低;惟在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疫情方面,截至4月8日止,確定病例共有13例(一例死亡),去年同期則有4例。在臺灣地區,每年四到九月為腸病毒感染症的流行期,雖然目前疫情尚屬平緩,但隨著天氣逐漸轉暖變熱,將有利於腸病毒的生存與繁殖,進而提高感染與傳播的機會,該局呼籲民眾要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尤其在摟抱、親吻或餵食幼兒前,務必更衣及正確洗手,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童。
  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例如正確採取「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並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儘量避免攜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或與疑似病患接觸」、「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要常清洗消毒,並避免幼童將玩具放入口中咬弄」、「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及「若幼童經醫師診斷疑似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及傳染腸病毒的機會。
  該局特別提醒民眾,由於嬰幼童(尤其三歲以下)感染腸病毒後後,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的比率較高,且病程發展相當迅速,可能導致廣泛性的中樞神經傷害及後遺症,甚至死亡,所以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注意觀察病童(尤其三歲以下嬰幼童更應注意)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發佈日期 20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