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民眾務必要小心防範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定點醫師監測資料顯示,最近三週腸病毒平均門診人數分別為0.53、0.47、0.52人,相較去年同期0.59、0.64、0.61人略低;在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監測方面,截至3月28日止,尚無確定病例,較去年同期12例(2例死亡)明顯緩和。雖然目前疫情尚屬平緩,但是最近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鄰近國家腸病毒疫情上升,馬來西亞已有數起死亡病例發生,且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期約在每年4到10月,依據歷年監測資料推估,可能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該局呼籲民眾務必要小心防範。
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發生,感染腸病毒後,大多數人沒有症狀,或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但嬰幼童(尤其3歲以下)感染後,併發嚴重症狀的比率較高,可能導致廣泛性的中樞神經傷害及後遺症,甚至死亡。此外,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感染某型腸病毒後,只會產生對該型腸病毒具有保護力的抗體,所以日後感染其他型腸病毒時,還是有可能會發病。
雖然腸病毒在生活環境中無所不在,且可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等多種途徑傳染,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習慣,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時時正確洗手-溼、搓、沖、捧、擦」,降低感染的機會。嬰幼兒保育人員及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須注意自身及其他較大孩童的衛生,尤其自外返家,在接觸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也要避免攜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或到醫院探病。
除了家庭以外,學校也是腸病毒傳播的主要場所,學童若感染腸病毒,最好請假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並避免接觸家中幼兒,也儘可能不要前往安親班;若不克請假,最好配戴口罩,並與其他學童適度區隔,以免將病毒傳給他人,造成疫情擴大。
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症狀時,請儘速送請小兒科醫師診治,並詳細說明特殊病徵,而臨床醫師診治病童時,亦應提高警覺,詳細問診。

 

發佈日期 200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