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安哥拉發生馬堡出血熱病毒疫情,前往民眾請提高警覺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4月2日止,非洲安哥拉衛生部已通報馬堡病毒出血熱病例163例,其中150死亡,疫情爆發點為安國北部的Uige省。安哥拉此次疫情為1998-2000年間剛果共和國發生馬堡病毒出血熱突發疫情以來,第一次再度發生的疫情,當時在剛果曾造成149名病例,其中123例死亡。
疾病管制局表示,馬堡病毒出血熱是罕見的疾病,主要發生在東非及中非地區。馬堡病毒出血熱潛伏期5-10天,主要症狀為突然發燒、寒顫、肌肉痛,約五天後,陸續出現皮膚出疹、噁心、嘔吐、胸痛、喉嚨痛、腹痛、腹瀉,症狀迅速惡化,出現黃疸、體重減輕、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等現象。馬堡病毒經由患者血液或體液(唾液、尿液)在人與人之間造成傳播,尤其是照顧病患的醫護人員及家人,常因此而受感染而且,與感染此病毒的人或猿猴類有親密接觸者,有感染的危險,處理可能受感染的猿猴類的實驗室或檢疫工作者,亦應特別注意,以免受感染。
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的民眾,應特別注意手部衛生,經常用肥皂洗手,避免接觸有病或死亡的動物,特別是猿猴類,亦不得食用野生動物,尤其是猿猴的肉。返國後10日內,應自我監測自己的健康,如出現有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黃疸或其他不舒服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病例及禽畜接觸史,以供診治參考。

發佈日期 20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