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熱病


  1. 中華民國72年1月19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傳染病防治條例」,茲將「黃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 
  2. 中華民國88年6月23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8800142740號令修正公布原名稱「傳染病防治條例」為「傳染病防治法」,茲將「黃熱病」修正為第一類傳染病。 
  3.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96年10月9日署授疾字第0960000892號公告「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自96年10月15日生效。茲將「黃熱病」修正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五類傳染病。

黃熱病是由黃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流行於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在非洲,流行地區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範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安哥拉,西非由於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在2015年無疫情爆發;在拉丁美洲則以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巴拿馬、千里達、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圭亞那、蘇利南、阿根廷和巴拉圭感染風險較高。黃熱病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屬地方性流行疾病。17-19世紀曾在北美洲(紐約、費城、紐奧良等)和歐洲(愛爾蘭、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傳出黃熱病疫情。近年較大規模之疫情發生於安哥拉、巴西、奈及利亞;安哥拉2015年12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6年10月已累計近900例確定病例,其中約120例死亡,並且造成其他國家的境外移入個案,包括剛果共和國、肯亞及中國(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巴西2017年7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8年4月24日已累計1,218例確定病例,其中364例死亡,確診病例主要集中於東南部,以米納斯吉拉斯州為最多;奈及利亞2017年9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8年11月25日共36州累計約3,500例疑似病例,其中74例死亡;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7日,非洲地區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203例確定病例及252例可能病例,其中40例死亡。目前為止,從未有証據顯示曾有黃熱病本土病例出現在亞洲,但埃及斑蚊的存在顯示仍有發生黃熱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