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更新:
1.乳牛場:今年3月迄今累計9州報告63起疫情。
2.人類經牛感染:累計監測至少300例,檢測37例,其中2例陽性(輕症,結膜炎)。
3.其他衍生疫情:案例場貓隻至少10例死亡、野鳥至少5件。
4.廢水監測:近2週245個哨點中,僅4站之病毒量逾閾值。
摘要整理:
本次牛隻疫情自2024年3月於德州開始,病原為HPAI H5N1(B3.13)新病毒分支:
1.病原分析:已公開260組序列,1組具哺乳動物適應相關變異(PB2 E627K);1組具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抗性變異(NA-T438I)。
2.抗病毒藥物:已確認目前病毒仍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PA核酸內切酶抑制劑敏感,餘藥物測試中。
3.候選疫苗株:
- 已知2支能對此病毒提供保護,已針對2家公司的H5N1疫苗產品進行安全及有效性檢測。預計先對生產480萬劑疫苗預作準備,包括生產線、製作期程及研擬啟動關鍵因素。
- 對曾接種H5疫苗人類之血清進行測試,確認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效力。
- 以先前全球流行之H5N1 2.3.4.4b病毒製成之mRNA疫苗,其臨床前研究已證實保護性,目前正依目前流行病毒株製作更新版,據報導輝瑞及莫德納均將參予疫苗開發。CIDRAP
4.牛乳風險:
- 該國297項市售乳品樣本(含乾酪與優格)之雞蛋培養,均顯示無活性病毒,判斷現行巴氏殺菌方式仍有效。
- 嬰幼兒配方奶粉PCR檢驗皆為陰性。
- 已針對消毒前之混合生乳進行病毒量、牛乳衍生產品汙染情形、病毒於生乳中存活時間、人類口服病毒感染風險、零售牛乳病毒活性、巴氏殺菌對該病毒之有效溫度時間組合等展開研究。
5.牛肉風險:
- 乳牛佔該國牛肉產量6.8%,USDA認為病毒不會於牛隻之全身傳播,目前抽檢流行區市售30件絞肉樣本均為陰性。
- 不同熱處理程度牛肉之病毒殘餘實驗,已確認即使只加熱120℉(1分熟),也能大幅度使病毒失去活性。
- 當局將繼續對生絞肉、乳牛之肌肉取樣進行病毒檢測。
- 哥倫比亞已暫停美國特定州別之牛肉進口。
6.動物疫情擴散風險:
- 研究顯示乳牛之乳腺細胞廣布人與禽之流感受體,可能為牛乳中病毒量高之原因,研判乳牛可能為流感病毒的中間宿媒。
- 牛隻中已發現無症狀傳播,並回傳至野禽及其他動物,當局已針對其他暴露物種(如豬隻)加強檢測。有研究表示病毒可於擠乳設備上停留1至3小時,另擠乳工作人員操作位置危險,應加強規定佩戴護目及口罩裝備。CIDRAP
- 4/29起限制乳牛須檢測陰性方能跨州轉運,核酸/血清學檢出陽性者亦須強制通報。
- 當局已開始對病毒於人/牛之呼吸道/乳腺細胞之繁殖情形展開研究,並進行雪貂試驗。
7.其他:
- 該國目前僅CDC等少數實驗室能用眼睛拭子進行H5N1檢測。
- USDA追加2,220萬美元進行動物疾病防治;FDA追加800萬美元用於確保牛奶安全及加強相關研究;CDC追加9,300萬美元用於加強監測、分析、定序、疫苗、追蹤及廢水監測等。
- 該國盤點各州處置應變能力,其中49州具備H5病毒檢測能力,約32州表示無人力進行暴露者追蹤,約18州表示將對暴露者做預防性投藥,約37州表示願意推行動物疫苗。
- 該國研擬補助乳牛場1,500美元用於生物安全計畫,補助生產商100美元用於乳品抽樣、2,000美元用於州際檢測/動物樣本蒐集/獸醫,並補助樣本運送費,預計未來將對病牛提供產量90%之補償,以鼓勵通報。
最後更新日期 20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