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不論任何活動都有風險,風險無法完全避免,但我們能透過充分的準備,將危害降到最低
n 旅客有責任在行前了解旅途可能遇到的健康風險,並採取適當應對措施
n 無法自行評估風險、不知道風險該如何預防、風險較高需採取額外措施、或需採取醫療措施(如打疫苗、服用預防藥物)的旅客,建議出發前提早4~6週到旅遊醫學門診進行更進一步的諮詢
.
國際旅遊和所有活動一樣具有一定程度的健康風險,風險的大小則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但主要和旅遊者本身狀況、旅行的行程內容有關,例如:造訪公共衛生條件較落後、沒有良好的自來水供水系統的地區,旅客得到腸胃道傳染病的風險就比較高;如果當地的醫療資源不足、醫院僅能做最基本的照護處置,有心血管疾病的旅客就需要特別小心。
下表列出了影響旅遊健康風險的主要因素,旅遊醫學門診的醫師也是依據這些項目,評估旅行者風險程度,並提出適當的建議:
影響旅遊健康風險的主要因素 | |
旅客個人狀況 |
|
基本資料 | 。年齡、性別 。個人病史、家族特殊病史、過敏史 |
目前健康狀況 | 。旅客現在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潛在疾病(以下情況的旅客需特別留意:免疫低下、痙攣疾病、未獲控制精神疾病、不穩定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 。旅客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種類 。是否懷孕或哺乳中 。是否失能或殘障 。近期是否接受手術及手術種類 |
預防接種史 | 。常規預防接種史 。旅遊相關的預防接種史 |
過去的旅遊經驗 | 。過去旅遊經驗及旅遊曾發生的健康問題 。過去使用瘧疾預防用藥的經驗 。過去適應高海拔環境的經驗 |
本次旅遊行程內容 |
|
行程路線 | 。旅行國家及地區 。前往地區為城市或鄉村 |
時間 | 。旅途長短 。停留季節 。現在距離出發還有多少時間 |
旅遊型態 | 。出國目的(如:觀光、商務、探訪親友、志工、人道救援、宗教活動、留遊學、朝聖/朝覲、醫療旅遊等) 。旅遊型態(如:旅行團、背包客、探險旅遊等) 。出國預算、飲食及住宿型態 。行程中是否有特殊活動,如:登山、潛水、水上活動、郵輪旅遊、極限運動、野外活動(露營、腳踏車旅行、獵遊)等 |
.
全球各地的氣候、衛生環境、經濟概況、傳染病流行情況都不盡相同,旅客在各地可能遇到的健康風險種類、高低也會有所不同,此外時差、壓力、旅途疲倦等也可能使旅客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降低。雖然醫療人員、旅遊業者可以提供旅遊者健康方面的協助與建議,但是旅客有責任在行前清楚了解本次旅遊可能遇到的健康問題,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建議旅客可遵循以下步驟,妥善應對旅遊的健康風險:
1. 填寫 「旅遊前健康紀錄卡」(紀錄卡格視請參考附件),並依健康紀錄卡內容,查詢本次旅遊可能遇到的健康風險及預防方視
(1) 當地安全資訊、旅遊警示:參考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之資訊請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陸港澳旅遊警示專區」
(2) 當地旅遊傳染病風險:參考疾病管制署網站「國際旅遊與健康」專區
(3) 當地的意外傷害風險、環境風險、特殊活動風險(如登山、雪地活動、騎乘動物、叢林探險等)等健康風險:可向有相關經驗的人士、旅行業者尋求建議,亦可查詢旅遊書籍或其他旅客分享的旅遊經驗
(4) 個人特殊健康狀況相關的健康風險:建議諮詢原主治醫師
2. 下列旅客建議提早至少4~6週,帶著「旅遊前健康紀錄卡」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
(1) 自我評估可能需採取醫療處置(如打疫苗、準備特殊預防藥物)的旅客
(2) 假如無法自行評估風險、找不到風險說明資訊、不知道該採取哪些預防措施,或健康狀況較複雜、從事特殊活動等風險較高的旅客,建議直接至旅遊醫學門診進行風險評估
3. 其他行前準備工作
(1) 投保適當的旅遊醫療保險
(2) 準備專屬的「旅遊健康包」,並了解各項物品的使用方視
4. 旅途中依照建議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例如:防蚊、按時服用預防藥物、注意飲食安全、注意性行為安全等
5. 旅途中、返國後隨時留意自己和隨行孩童的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傳染病症狀,返國經過檢疫櫃檯或至醫院就醫時,請告知相關症狀及旅遊史,並視當時的衛生政策主動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如有疑問可洽疾病管制署免付費專線1922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