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媒傳染病預防


蟲媒傳染病指透過昆蟲傳播的疾病,能當作傳播者的昆蟲非常多,包括:蚊子、蠅、蚤、蜱、蝨等。

常見蟲媒傳染病及其傳播媒介如下表:

蟲媒

蟲媒傳染病

登革熱、日本腦炎、瘧疾、黃熱病、屈公病、淋巴絲蟲病、西尼羅熱、裂谷熱

利什曼原蟲症(沙蠅)、非洲錐蟲病(采采蠅)

鼠疫、地方性斑疹傷寒

萊姆病、蜱媒腦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流行性斑疹傷寒

恙蟎

恙蟲病

雖然各地區流行的疾病種類不盡相同,但「避免蚊蟲叮咬」是所有蟲媒傳染病共通、且有效的預防方式。

 

如何避免蚊蟲叮咬? 

1. 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的衣褲、長襪、包鞋,儘量減少露出部位

2. 在裸露皮膚使用含DEET(待乙妥)成份的防蚊蟲液(乳),但2個月以下嬰兒不適合使用含DEET的防蚊產品,建議使用外在遮蔽的方式(長袖衣褲及蚊帳)取代

3. 選擇有空調設備,或有紗窗、紗門,且衛生設備良好的住宿地點

4. 使用蚊帳

(1) 假如過夜地點無空調或紗窗、紗門的旅客(如:露營),建議使用蚊帳,使用前應先確認蚊帳沒有破洞,也可考慮使用以殺蟲劑(permethrin)浸泡處理的驅蟲蚊帳

(2) 如與嬰幼兒同行,建議在嬰兒車懸掛專用的蚊帳

5. 使用環境用的驅蟲、殺蟲產品

如果蚊蟲較多,可在紗窗、紗門、帳篷上、住處四周噴灑環境用的驅蟲或殺蟲劑

 

如何選購防蚊蟲產品呢?

1.  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准含有DEET之防蚊藥劑,產品上印有「衛部(署)藥製字」或「衛部(內衛)成製字」等許可證字號,可直接塗抹噴灑於人體皮膚;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核准之防蚊藥劑,產品上印有「環署衛製字」或「環署衛輸字」等許可證字號,由於環保署核可的防蚊藥劑,有些屬於「環境衛生用藥」,因此須留意說明書上的說明及注意事項,是否加註說明「得使用於人體裸露之皮膚」或「本產品不可噴灑於皮膚或衣物上」。

2.  上述政府主管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依照所含安全有效化學成分的不同,分為二類,一類是含有diethyltoluamide/DEET(待乙妥/敵避)的防蚊藥劑,另一類含有picaridin(派卡瑞丁),這兩類防蚊藥劑皆可有效達到防蚊效果,其中環保署核准含有DEET的「環境衛生用藥」,可噴灑於居家環境如紗窗、紗門上,或於戶外登山、露營時,噴灑於帳篷,避免蚊蟲跟隨進入,達到防蚊效果,但應避免噴灑於皮膚、衣物上。另外,環保署核可含picaridin(派卡瑞丁)的防蚊藥劑,可直接塗抹噴灑於人體皮膚。

3. 挑選適當的防蚊藥劑濃度

     防蚊藥劑濃度會影響防護的時間和效果,一般來說濃度越高,維持效果的時間越長,前往蚊蟲較密集、天氣濕熱或容易下雨地區的旅客,需選擇濃度較高的產品。以市面上最易取得之DEET防蚊產品為例:

(1)    成人建議選購濃度50%的產品,2個月以上的孩童僅建議使用濃度10~30%的產品,2個月以下嬰兒則不建議使用含DEET 的防蚊藥劑。

(2)    防蚊藥劑使用前,應先詳閱使用說明,適時塗抹補充,才能達到最好之保護效果。

 

使用防蚊蟲產品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1. 使用前詳閱標示說明

應按照包裝說明使用,距離皮膚或衣物15~20公分噴灑,並避免噴灑到傷口或眼、鼻、口等黏膜部位,塗抹臉部時,應先噴在手上再塗抹至臉部皮膚,可視情況在褲腳、袖口、領口、帽緣等處噴灑防蚊液,不過應注意產品包裝說明,有些化學纖維(嫘縈、聚脂纖維)可能會被防蚊液腐蝕;兒童應避免使用在手部,以免因接觸自己的眼睛、口鼻而誤食防蚊成份

2. 適時補擦

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要按包裝建議定時補擦防蚊蟲產品,大量流汗、遇水或開始感覺被蚊蟲叮咬,也應該再次補擦

3. 同時使用防曬油、防蚊液(乳)時,應先擦防曬,間隔15分鐘再使用防蚊劑,因為防曬補擦的頻率比較高,不建議選擇同時有防曬、防蚊效果的產品,以免防蚊成份過量

4. 返回室內後,即可用肥皂或清潔劑將皮膚的防蚊藥劑清洗乾淨

.

天然成份和含DEET成份的防蚊藥品其效果有何不同?

  天然或植物萃取的防蚊藥品無法和DEET防蚊液的效果相提並論,以樟腦油、香茅油、尤加利精油、香茅等天然成分製成的防蚊液,雖然也有科學實驗證明防蚊功效,但通常防蚊時效很短,從幾分鐘到2小時都有,也可能只對特定種類的蚊蟲有效,對其他蟲媒不一定有保護效果。

最後更新日期 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