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及其他動物相關危害


動物相關危害
  動物相關的危害多是因為被咬傷、踢傷、鈍性傷害,或因其尖角或爪子造成外傷。更進一步的傷害則可能因為受傷的傷口造成感染,甚至引起全身性的疾病。此外,動物也可造成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傳播。而一項近10年回溯性和狗咬傷相關的研究顯示:75﹪的狗咬是可以被預防的,因為這些傷害主要還是因為人類有意去接觸狗所導致。旅遊人士不應該試圖去圈養、馴服或餵食動物,不論是否為家畜或野生,尤其是在狂犬病盛行的地區。幼兒更是高風險族群,他們往往易受動物攻擊且受傷程度也較嚴重,也比較少主動報告他們曾被動物咬傷。因此當他們處於易接觸家畜或野生動物的環境時,應該要有大人在旁監視。
 
  一旦有被動物咬傷的傷口應立即檢視並清洗以減少感染的機會。美國疾病管制局更建議成人若5-10年內未追加破傷風疫苗應於出發前補接種。

  獼猴因身上帶有B型疱疹病毒,人會經由被獼猴咬傷或抓傷而感染。若感染B型疱疹病毒會引起中樞神經受到侵犯而造成癱瘓,甚至呼吸衰竭。若沒有治療則死亡率高達80%。因此旅遊者不應該試圖去圈養、馴服或餵食獼猴。

  前往南亞、沙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熱帶美洲等地也要慎防毒蛇咬傷。由於蛇類性喜溫暖氣候與夜間活動,因此旅客應該穿長靴、長褲以預防蛇類咬傷。一旦被咬傷,儘量不活動患肢,並使用合適的加壓帶於患肢,但以不阻礙血流為原則,並儘快將傷者送醫。目前並不建議將傷口劃開,或使用止血帶加壓以阻礙血液流往患肢。

  若被節肢動物叮咬引起局部紅、腫、持續性疼痛或瘀青,應儘快求醫。節肢動物叮咬不只引起過敏反應,也會傳播疾病,例如被蚊子叮咬有可能會引起登革熱、瘧疾及日本腦炎等。因此旅客應使用防蚊措施例如:穿著長袖衣物,夜間就寢時應使用蚊帳,旅客在白天也可使用含DEET的驅蚊劑及蚊香。穿著長袖衣物褲子也可減少被蜘蛛及蠍子叮咬。

  當前往有新型A型流感疫情的地區時,旅客應避免接觸家禽、或野鳥,以及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禽類。若要查詢新型A型流感疫情可以參考疾管署網頁或美國CDC網站。

最後更新日期 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