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物指標技術、地理資訊系統及疫病調查經驗,第四屆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討論熱烈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11月26日至30日在圓山飯店主辦的第四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已進入第二天,並由我國陳培哲院士介紹以生物指標技術應用於傳染疾病的調查與診斷;另日本專家鈴木洋史教授也提供如何在傳染病爆發時,正確運用地理資訊系統來輔佐防治作為等經驗與大家進行交流。此外,澳洲專家報告的腺病毒第八型所造成之急性結膜炎(紅眼症)流行的疫調防治經驗,亦正好與國內日前發生之紅眼症疫情互相呼應。
今日研討會特別邀請我國知名的醫學教授也是中研院院士的陳培哲醫師,討論分子生物學中,如何運用生物指標(bio-maker)的技術作傳染疾病的調查與診斷。目前這項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對於一些不明的或新興傳染病爆發時,尋找致病菌、傳染原、流行病學相關證據,都能提供又快又準的資訊,突破了許多過去疫情無法研判的瓶頸。另外也邀請日本知名研究地理資訊系統專家鈴木洋史教授,討論如何在傳染病爆發時,運用地理資訊系統來協助防治工作。由於該系統能整合時間、空間與環境因素的變化,當傳染病爆發時,防疫人員能透過這系統的整合,切實掌握疫情擴散、分布及可能影響的地理環境變化,研判後做出正確防治作為。如在登革熱、瘧疾或裂谷熱等蚊蟲傳染的疾病,就可以根據這系統發現蚊蟲最可能大量孳生之地點及病患分布等訊息,同時可用來評估大面積噴藥之效果。
在各國學員的報告中,澳洲發現腺病毒第八型造成一個急性結膜炎(紅眼症)流行的原因,是由於眼科診所在做眼睛局部麻醉時,使用多劑型的眼藥水。一旦這瓶眼藥水被污染,就會傳染後面使用的病人。經過這次調查結果,澳洲及紐西蘭的眼科醫學會已修改感染控制指引,要求所有眼科診所改用單劑型眼藥水。這個研究結果正可供我國紅眼症防治參考。
為使國外與會人員對台灣文化及台北有近一步的了解,昨日大會安排外賓參觀故宮博物館、龍山寺、中正紀念堂及101大樓,整體行程受到熱烈迴響,他們對於台北的便捷交通與繁華市容均讚歎不已。

發佈日期 200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