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勤倒積水,嚴防登革熱


(九十年七月二十四日)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又名「天狗熱」或「斷骨熱」,在臺灣,它是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為傳播媒介,這兩種病媒蚊皆於白天吸血,且即使人在活動中,這兩種蚊子仍然照吸血不誤,這是和其他如家蚊、瘧蚊明顯不同之處。其中,埃及斑蚊多以人工容器,如:儲水槽、空瓶、花瓶、廢輪胎的積水為孳生地,成蚊一般棲息於室內;白線斑蚊則喜好於竹筒、樹洞等積水處孳生,成蚊棲息於室外,所以無論屋內或室外,只要是容易積水的地方,都是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場所,也都可能有病媒蚊存在。


當病媒蚊叮咬患者,吸到帶有病毒的血液八到十二天後,即終生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如果病媒蚊再叮咬健康的人,就會使人感染登革熱。人在感染後,自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之間,血液中會帶有病毒,這段期間內若再被病媒蚊叮咬,就可以將病毒傳給他人,所以若未即時清除孳生源,病媒蚊將藉機繁殖壯大,屆時只要一有登革病毒入侵,傳播速度將會很快。


登革病毒共有四種血清型別,若重複感染到不同型別的病毒,發生登革出血熱的機會較高,而登革出血熱的死亡率高達50%。由於高屏地區四種型別皆已流行過,若發生爆發流行,將有引發登革出血熱之虞,民眾切莫掉以輕心,應加強防範。


所以,為了維護大家的健康,疾病管制局再度呼籲您—「沒有孳生源,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唯有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才是預防登革熱的根本方法。請您和我們一齊努力,遠離登革熱的威脅。

 

發佈日期 20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