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斑蚊的利與弊」--為何今年登革熱的病例特別多?


今年台灣登革熱的病例目前已超過800例,遠超過78-90年歷年的紀錄。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針對環境條件對斑蚊孳生加以分析說明為何今年台灣登革熱的病例特別多,並呼籲民眾配合清除住家及週遭的積水容器,以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預防社區登革熱的發生。


登革熱病媒蚊孳生受到溫度及水中食物的影響,溫度越低,其發育所需的時間越長。依據台灣私立東海大學陳錦生教授及其學生的研究指出埃及斑蚊在32℃所需時間最短,其半數羽化時間約為5.6天,28℃為6.7天,由幼蟲至成蟲的存活率均在87%左右。水中食物越多,發育時間越短,而可孳生的斑蚊隻數亦越多,但水質太髒或太乾淨,斑蚊通常不會孳生,就算孳生,其孳生的隻數亦少。


        埃及斑蚊的卵在10分鐘內有82.5%的卵同時孵化,而其他17.5%的卵在36小時內陸續孵化,而白線斑蚊則屬於間歇式連續孵化,在5-10分鐘僅有低於18%的卵孵化。直至12小時其孵化率才超過80%。根據本局於去年11月進行30里的調查資料顯示高雄市前鎮區有97%的斑蚊為埃及斑蚊,僅3%為白線斑蚊。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告今年高雄市4月至5月14日均沒有降雨,所以在5月15日下雨後,埃及斑蚊在短時間內同時孵化,且因降雨持續至23日,而此時的平均溫度為28℃左右,埃及斑蚊的幼蟲至成蟲所需時間為6-7天左右,所以大部分的幼蟲得以成長至成蚊,而造成病媒蚊在短時間內急速增加。


        由於今年氣候的特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各地民眾,特別是南部地區因有埃及斑蚊分布,配合清除住家及週遭的積水容器,以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避免登革熱病毒與登革熱病媒蚊相遇,預防社區登革熱的發生。

 

發佈日期 2002/8/17